自春秋战国开始,各个国家开始重视人口统计,秦朝更是拥有了完善的人口统计制度,古代人口就是国家最大的资源,征战、赋税、徭役,没有足够的人口资源,国家是无法繁荣发展的,虽说多多益善,可是直到明代,历朝的人口都超不过6000万。
这倒不是说,因为战乱病疫决定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资源,适合耕种的土地是固定的,土地产量历朝也是差不多的,这也就决定土地供养的人口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虽说不一定是6000万,但当人口逼近6000万的时候,土地资源必定相对不足,也就是土地产的粮食不足以支撑所有的人口温饱,接下来的就是人口的锐减,之后人口再次增加,如此反复。
这种情况到明清两朝发生了变化,明末是人口直逼两亿,晚清更是达到了四亿,出现这种现在的原因还要多亏了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美洲开始被欧洲殖民者劫掠,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开始在全世界传播,最终通过南洋商人的“偷渡”进入中国并迅速扩散,同时期的还有土豆、红薯、木薯等作物也纷纷落户中国,这类外来作物的共同特点是适应性强且高产,特别是水土贫瘠的山地,使得可利用土地大量增加,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粮食充足,这使人口猛增,毕竟家里有余粮,百姓就多生娃,谁不想后代子孙繁盛,牟足了劲就是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