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持老师
昨晚上读《颜氏家训》,读得欣欣然若有所得,不由得大声告诉别人,随手发在了朋友圈:读好书令人快乐,美容养颜,功效卓著。
书上记载了这件事,曹操爱读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
曹操能够办大事,关键是力行,南征北讨,许多是亲力亲为。重要也是在学习,“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有他的榜样。
但同时,他也有他的同好。尝称“长大而能勤学,惟吾与袁伯业耳。”袁遗,字伯业,是袁绍堂兄,曾任长安令。颜之推称赞他们二位说,“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在书中还有个例子很典型。对于读书,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更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有些人的条件非常差,差到不想尽一切办法就不可能读书,就像那位朱詹。
义阳的朱詹,世代居住在江陵,后来到了扬都。他刻苦好学,家中贫穷无钱,有时竟连续几天都不能举火煮饭,就时常吞食废纸充饥。天冷没有被盖,就抱着家里的狗取暖。狗也饿得受不了,跑到外面去偷食,朱詹大声呼唤也不见它回来。那悲哀的叫声,惊动了四邻。但他依旧没有废弃学业,终于成为学士,官至镇南府录事参军,受到梁元帝礼遇。
看到他们,我就想起了自己。生长在贫穷落后的乡下,少年时曾受了一位邻村老翁的刺激。他见我人虽不傻,但懵懂无知。有一天就问我,你一共上了几年学了?每天认识一个字,一年就要认识三百六十五个。这么多年,你一共认识多少字?然后就教了我那首“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当时我读四年级,被他一问,立即面红耳赤,张口结舌,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那时我有些恨他,恨他的当面羞辱。但这羞辱也刺激了我的进取,别的不懂,但大丈夫可杀不可辱这句还知道。下定决心,我必须学个样子给他看,隔着门缝看人,走着瞧!
也就是从那开始,寻一切机会找书。当时乡下学生少,书更少,好多人连课本都给上没了。偶然的机会去镇上,隔着书店柜台挑选一本两本,很不好意思地让父亲给我买过来。因为当时条件差,连吃盐钱都靠拿着鸡蛋换。得来了书,倍加珍惜,从镇上回家的路上看。早上起来放牛的时候看,一边看一边背。有时早上起来,嫌院子里嘈杂,就跑到屋后山坡无人处大声读。到了晚上,伴着一墨水瓶灯,挑灯夜读,熏得两只鼻孔墨黑。
最终,我是南北几个村第一个靠读书跳出农门的人,也破了我们村小学从来无人考上学的天荒。当我“成功”之后,听家人说,教过我的老师很自豪,别看我们学校破,也照样培养出人才。
后来侄子也读出了名堂,后面也有侄女、外甥女考上学。但总觉他们缺少痴迷,我苦心为他们挑选、背回的书也常被束之高阁。
有时跟母亲提起,母亲说,像你那么爱学习,哪有呢?
那时夜里读书,读到不忍释卷,母亲在隔壁睡醒,看见这边灯光,于是催我早睡,让我注意身体。
有人提倡苦学,学习苦吗?苦的只是外在,乐的则是内心。读书之乐,读好书之乐,有时真的如沐春风,使人忘记周遭,忘怀得失。
有人会问,你如此好学,又有什么成就呢?
我想说,自己喜欢的事情开心做,还不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