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井英俱乐部
《春秋左传》笔记第六十──乱世佳人

《春秋左传》笔记第六十──乱世佳人

作者: 爬来爬去的小蚂蚁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1:32 被阅读3次

      虽然楚国这几年点儿很背,但是晋国和中原诸侯们也并没能抓住这个机会南下,一举解决楚国问题。如今的晋国虽然恢复了霸权,但是和晋文公、晋襄公时代的霸权相比,缩水缩得很厉害。

      中原这帮不让人省心的诸侯们,遇到侵略就投降,没有侵略就内讧,而晋国现在以赵盾为首的六卿们自己关起门来在屋里斗,那个顶个的都是英雄好汉,可在对外处理中原诸侯问题上的水平,和晋文公相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晋文公除了对付不了大恩人秦国以外,其他中原大国像齐、宋、鲁、卫、郑这几个,那都是被他收拾得服服帖帖的,赵盾等人可没这本事。

      就在楚国发生大饥荒和大叛乱的前一年,齐国和鲁国大打出手,同一年,宋国发生了弑君事件。这二个事情,晋国六卿都没处理好。

      导致的后果是:在楚国的动乱结束仅仅三年后,楚国刚恢复点元气,对晋国很不服气的郑国就又倒向了楚国。

      因为郑穆公觉得晋国六卿的执政水平是不值得依靠的。相比之下还是跟着一鸣惊人的楚庄王有前途。必须得说:郑穆公的眼光相当不错。

      于是,楚国乱的同时,中原诸侯自己也乱成了一锅粥,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精力向南方进取。

      楚庄王在执政初期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我们已经有个大概的了解了,现在来看看晋国六卿的水平。

      先来说齐国和鲁国之间的纠纷,这事儿要说清楚,得先把齐国自齐桓公死后,齐国这几十年来的群公子之乱捋一遍。

      当年齐桓公死后,公子无亏联合竖刁、易牙赶走太子昭(就是后来的齐孝公)。另外四公子起事争位。接着宋襄公护送齐孝公回国,公子无亏被杀。四公子一时头脑发热又去和宋襄公交战,被打得大败,做鸟兽散。

      当初我说过,四公子都保住了小命,他们以后还是有机会的。果然,在那以后三十多年里,除了在楚国、鲁国的支持下分裂祖国的公子雍不得齐国人心以外,其余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三位全都当上了国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先是齐孝公子昭,他是齐桓公指定的太子,在宋襄公的扶持下,名正言顺的继位。但是当初被兄弟们一路撵着屁股狼狈逃出临淄的不堪往事,让他脆弱的心灵很受伤。

      因此他继位后对所有的兄弟们采取了严防死守的态度,禁止他们回国,哪个诸侯收留了他的兄弟,他就视哪个诸侯为敌。在位十年,日防夜防的总算混了个善终,最后病死在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上。

      在齐孝公之后的是公子潘,他在齐孝公死后,和卫公子开方合谋刺杀了齐孝公的太子,在卫国的支持下登上君位,史称齐昭公。他算是当年起兵和公子无亏争位的四公子中,第一个革命成功的。在位十九年,这哥们对兄弟们稍微好些,在位期间,除了公子雍以外,公子商人和公子元终于被允许回到了祖国。

      再下来是公子商人,他回国后居心叵测的散尽家财向国人施恩,还养了不少门客,钱用完了,就去向齐国的公族建设银行贷款接着花,争取了很多齐国民心,齐昭公糊里糊涂的也没管他,这就等于是齐国公族出钱资助他做好了造反准备。

      齐昭公的正室夫人是来自鲁国的子叔姬,这是个不太出名的大美人,不知道为什么齐昭公并不喜欢她,连带着不喜欢自己的嫡长子太子吕舍。这就导致吕舍很不受齐国贵族的待见和尊重,

      利用这一点以及自己靠贷款争取来的民心,在齐昭公死后,公子商人刺杀吕舍登上君位,史称齐懿公。这哥们足足等了三十年,这才一朝革命成功翻身农奴把歌唱,当上了齐国国君。

      他在刺杀太子舍后,假惺惺的要把君位让给哥哥公子元,子元当然知道这是绝不可能的,酸溜溜的说:“算了吧,你为了这个国君的位子等得够久了。我可以做臣子侍奉你,你不可以再积蓄遗憾了,如果继续让你等下去,恐怕我也难逃你的刺杀,还是你来当国君吧。”

      公子元很看不起这个虚伪的弟弟,在和别人说起他时,从不称他为国君,而是叫他“那个和我姓氏一样的人”。

      四年后,齐懿公被自己的随从刺杀,齐国国人拥立了公子元这位齐桓公最后一个在世的儿子当上国君,史称齐惠公。

      如果把做过半年国君的公子无亏也算上,齐桓公共有五个儿子先后为君。这个情况和郑庄公的儿子们有一拼,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虎父无犬子”啊!

      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争端,就得从齐懿公弑杀吕舍当上国君的这个时候说起,这事发生在公元前613年,也就是楚庄王继位的一年。

      太子吕舍被刺死后,他的母亲子叔姬刚当了寡妇,现在又死了儿子,非常可怜。

      这个可怜美人的遭遇十分蹊跷,一般嫁出去的女儿死了老公,那她也还是老公家的人,守寡也应该在死老公的家里守。

      可是鲁国现在的国君鲁文公在子叔姬死了老公儿子以后,非要向齐国把她要回来,本来娘家人非要接女儿回去,倒也不算什么大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最后为这事闹的二国兵戎相见,就有点蹊跷了。

      不知道是不是齐懿公也垂涎她的美貌,无论鲁国怎么请求就是不肯放人。鲁国人契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由权臣东门襄仲派人去了趟天下共主周国那里,请周王帮忙向齐国要人。

      鲁国使臣觐见现在刚刚继位的周匡王说:“齐侯杀了他们先君的太子,也就是我们公主子叔姬的儿子,已经没必要留着他的母亲在齐国受罪了,请让我们鲁国将她引渡回国吧。”

      周王室由于前几年在周襄王驾崩时,穷得叮当响,竟然筹集不够按照礼仪下葬周襄王的经费,没办法只好觍着脸向关系比较好的鲁国张口借钱,是鲁文公出钱才安葬了周襄王。

      唉,真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啊,堂堂的天下共主穷到这个地步。而且国家都已经这个德性了,周国的那些卿士们还要争权,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争些啥,还得靠中原盟主晋国的赵盾帮助他们解决纠纷。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周王室欠了鲁国的人情,现在鲁国有事请周匡王帮忙,周匡王也不好意思拒绝,就派了周国卿士单伯去向齐懿公求情。

      没想到齐懿公竟然逮捕了单伯,把子叔姬也抓了起来,多半还会审问一下子叔姬,“鲁国为什么一定要接你回去,究竟有什么企图?”

      说实话,对这个问题我也很好奇。可能是鲁国君臣觉得美女是种稀缺资源,既然你齐国已经用不着了,放在你齐国守寡也是浪费,不如还给我们鲁国,说不定可以看看哪里还用得上。

      鲁文公一看周王室的面子不够大,人家根本不买账,说明面子不可靠,还是实力可靠,于是又派大臣季孙行父亲自去晋国,向赵盾请求这事。

      赵盾心想,子叔姬的事倒是小事,天子使臣被齐国扣留这可是大事,这个事盟主国不管谁管,就帮忙调停此事。

      天子、盟主都站在鲁国这边,齐国没办法了,终于释放了单伯,送回了子叔姬。但是,这事还不算完。

      公元前612年秋季,越想越不服气的齐懿公率军攻打鲁国西部边境。又是一次为了女人挑起的战争。

      作为中原盟主,晋国对这种中原内部的纷争也不能不管,于是当年冬季在扈地召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会议,商议要出兵教训先动手的齐国。(被郤缺打服的蔡国参加的就是这次会议。)

      不料,齐懿公不仅会贿赂自己齐国人,在国际外交上也用起了这个自己向来得心应手的招数,他出大价钱贿赂了晋国君臣。

      赵盾等六卿得了好处后,哥几个在那儿商量:齐国,那可是上一届霸主啊,一个有几百万人口的大国,实力并不比我们晋国差,人家既然这么给面子,主动给我们送礼,要不这事儿就算了吧。

      有钱能使鬼推磨,拿了齐懿公购物卡的晋国君臣,办了人情官司,讨伐齐国的事情最终落了个不了了之的结果。鲁文公对晋国大失所望,从此再也不来联合国开会了。

      齐懿公心里乐开了花,这晋国盟主也不过如此嘛,看来是只纸糊的老虎,动不了真格的。无所顾忌的他,得寸进尺的又一次攻入鲁国,顺便还把去扈地开会的国家中离得最近的曹国教训了一顿,晋国政府还是不管不问,这一来齐国俨然已经成了东方一霸。

      赵盾等人现在关心的不是晋国的国际威望,与此相比,晋国六卿还是更在意自己家族在晋国政坛的既得利益,这才是他们的底线,只要中原诸侯的事务不触及这条底线,其他的事都好商量。说到底他们都是打工仔,只有老板有好处的事儿,没必要太认真。

      后来齐懿公隔三差五的就来攻击一次鲁国,鲁文公没办法,不得已也向齐懿公学习,给他送了不少钱才摆平这事儿,就当是为子叔姬付了赎金吧。

      没想到,这事儿还有后遗症。十年后,鲁文公的儿子鲁宣公有一次去齐国进行国事访问,当年目睹过子叔姬芳容的齐国上卿高固,向国君齐惠公请求,扣留鲁宣公,让他把子叔姬嫁给自己才放鲁宣公回去。

      为了一个美人,齐国竟然真的扣留了鲁宣公!倒霉蛋鲁宣公只得让人回国接来子叔姬,才把自己给赎了出来。个人建议:鲁国的国君们以后就别去齐国访问了,老是因为女人不是被杀就是被绑票。

      真不知道,这个子叔姬究竟美到了什么地步,搞得中原这帮权贵为之如此颠三倒四的。

      而且她还是个冻龄美女,她在被接回鲁国时,儿子都已经可以继位为君了,算他十岁左右吧,哪怕再早婚,子叔姬这时候起码二十五左右了吧。

      过了十年三十五了,高固对她依旧痴心不改,为此不惜得罪鲁国国君,女人的威力咋就这么大泥?往哪儿一杵,动都不用动一下,就能让臭男人们为了她丧失理智,不惜打个头破血流的,这又是一个会让很多人丧命的红颜祸水。

      对齐鲁之间纠纷的处理,是晋国六卿第一个让人觉得不靠谱的错误。

      第二个错误的起因是在宋国,居然又是因为一个女人。

      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在位十七年,在公元前620年也就是晋灵公继位的那一年,死了。他的弟弟公子御谋杀了他的太子和大司马公孙固,自立为宋国国君。

      宋国国人不服,群起攻杀公子御,又立了宋成公的小儿子公子杵臼为君,史称宋昭公。

      这个宋昭公经历了这次动乱后,觉得群公子都不可靠,动不动的就要造反杀国君,为了自己的安全,打算把他们全部杀死。当时的宋国大司马乐豫连忙劝阻,宋昭公不听,结果事情败露,群公子们起兵自卫,和宋昭公的士兵打作一团。

      眼见宋昭公就快顶不住了,宋国的六卿(与晋国六卿不同,宋国六卿不是上中下三军元帅,而是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六个职务)出头,给二边讲和。

      为了安抚群公子,乐豫把大司马的职位让给了群公子中的首要人物公子卬,这一来等于宋国群公子们也形成了一个党派,并且在宋国内阁中占有一个席位。

      由于宋昭公这次冒失的行动,虽然勉强保住了君位,但已经失去了宋国国民的人心,在他继位初期,宋国政府分裂成了很多政党,各自为政。

      就在各个政党相持不下的时候,一个女人强势崛起,成为了宋国这场内斗的最后胜利者,她就是宋国先君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姐姐,史称她为襄夫人。

      宋昭公继位后对这位奶奶很不恭敬,而襄夫人因为王室公主的身份,很有自尊心,不是逆来顺受的主。又因为他的丈夫宋襄公虽然争霸失败,但他的雄心壮志和待国人素有恩德,所以在宋国的威望很高,连带着襄夫人在宋国也很受国人爱戴。

      一个君子对别人总是会推心置腹、以诚相待的,宋襄公无论能力如何,他的君子风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没有个人领袖魅力,他身边那支由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门官卫队,怎么肯在泓水之战中为他战斗到全部阵亡呢。

      这样的威望在十七年后成了襄夫人的政治资本,宋昭公上台后得罪完群公子又欺负了自己的奶奶,国人们义愤填膺,这是个什么玩意儿,简直就是畜牲一个,他们都愿意为了保护敬爱的襄夫人抛头颅洒热血。

      于是襄夫人联合一个戴氏家族,在宋昭公继位的第二年,突然发难,攻杀宋昭公的党羽公孙孔叔、公孙钟离。群公子党的大司马公子卬也死在这次袭击中,这个公子卬至死还紧紧抓着大司马的符节不肯松手。

      而六卿中的另一位,司城荡意诸却厌倦了宋国近一年以来的种种纷争,他把司城的符节上交给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只身出奔到鲁国去避难,惹不起,我总还躲得起吧。

      一举攻杀国君党的骨干和群公子党的领袖,襄夫人登上了人生的巅峰,现在是宋国的太皇太后,不对,那时候还没这称号,应该是太太君夫人。她成了宋昭公时期,宋国真正的掌权人,连国君的生死,都在她一言之下。

      是她创造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女性掌握国家大权的先例,是中国历朝历代屡见不鲜的掌权太后开宗立派的鼻祖,在她鼓舞下,后来的秦芈月、汉吕雉、北魏冯太后、唐武则天、辽萧太后、宋刘娥等杰出女性,循着这位前辈的光辉足迹,将中国女性执政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襄夫人现在比国君厉害多了,一个小小的国君算什么,不管是论辈分还是论权势,宋国国君宋昭公都是她的灰孙子。她在宋国的状态是:无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一旦有了这样的权力,实现的就不是什么财务自由这样低级愿望了,人家要实现的是人生自由,其中包括了理想自由、财务自由、工作自由、好恶自由……等等等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爱情自由。

      可能宋襄公死时襄夫人年纪还不大,现在过了十七八年,大概也就是个四十来岁,正是一个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年纪。芳华渐逝、春花凋零、对青春一去不返的恐惧反而让这个年纪的女人对爱情的渴望、憧憬,甚至比年轻时更炽烈。

      还好,襄夫人现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自由。如果她只是一个国君的奶奶,为了国家的尊严、家族的荣誉,她唯一归宿就是在冰冷无情的深宫中,度过自己剩下的、注定寂寞的悲惨岁月。

      而且这样的生活,她已经过了十七八年了,这种噩梦般的日子,相信她是宁死也不愿再回去的。宋国的这场动乱给很多人带来了不幸,也让很多人失去了生命,但对襄夫人来说,却给她本来注定悲剧的人生带来了一个大转机。

      掌权后的襄夫人,要开始享受自己无拘无束的幸福生活了,这样的生活最不可少的就是爱情,而且她现在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如今的宋国她一个人说了算,谁敢对此说三道四的,小心灭了你全族。

      她爱上的是宋国最帅的小鲜肉――公族大夫公子鲍。不要笑话她年纪大,是老奶牛吃小嫩草,追求幸福这可是人类的天性,要知道武则天七八十岁还养了二个小情人呢。这事儿和年纪无关,和生活状态息息相关。

      不过襄夫人虽然落花有意,公子鲍却是流水无情。在那个男权主义加春秋君子独立性格大膨胀的时代,公子鲍无论如何不可能去拜倒在这个他奶奶辈的女人的石榴裙下,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不算乱伦,但实在是太超前、太丢人了。

      这种男人给女人当面首小白脸的事儿,公子鲍和襄夫人的案例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的第一起。他俩合力开创一个爱情故事的新题材,是几千年来中国女权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值得所有的现代女性为襄夫人顶礼膜拜、把她奉为精神偶像。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公子鲍越是敬而远之,襄夫人越是爱他爱的发狂,为了得到公子鲍的爱,她会用尽一切手段。

      说爱情和战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其实应该分开说,爱情是女人永恒的主题,而战争是男人永恒的主题。

      襄夫人和公子鲍,一起完美的演绎了这二个主题的融合。公子鲍得到襄夫人的垂青后,在她挟国家掌权人之势的软磨硬泡之下,很可能也无法拒绝,既然拒绝不了,那就干脆享受吧。

      当上了襄夫人的情人,他的私欲野心膨胀起来,不管这个女人的容貌、年纪如何,她的身份可是宋国所有男人高攀不起的,自己也算是有君位继承权的,为什么不能利用一下这份爱呢。

      有一次宋国发生了饥荒,他也和齐懿公一样开始慷慨解囊,接济受灾的老百姓,不够救济所有人的,那就有七十以上老人的家庭一定要照顾到,还按时令赠送珍贵食物。

      每天一定要去六卿的府上拜访,和他们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国内凡是有贤名的人,他都奉为师长。自宋桓公(北杏首盟时的宋君)以下的公族子孙,有家道不好的,一律抚恤。

      不过这样的花钱力度,可不是一个普通公子负担得起的。没事,襄夫人有钱,表现真爱的时候到啦!

      襄夫人一看,原来你喜欢干这个啊,力争上游、志气可嘉,这么有上进心,难怪我会这么爱你。虽然这个上进心,可不是啥正大光明的好事儿,不过也无所谓啦,正好我也不喜欢宋昭公那个孙子,你想当国君,我来帮你。

      襄夫人开始资助公子鲍给全国百姓发福利,由于送福利的力度大,襄夫人的威望高,宋国人民越来越喜欢公子鲍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再来看看宋昭公的人缘吧。自打被襄夫人剪除了羽翼,宋昭公成了一个傀儡国君,除了祭祀、外交之类场面上的事情,宋国的国政完全不关他的事。

      为了能当个真正的国君,他必须得有自己亲信班底,宋昭公开始在宋国官员中寻找目标,找来找去,他看中了在宋国萧地一个叫高哀的地方官员。

      他向高哀递出橄榄枝:“你来跟我干吧,等我掌权了,你就是正卿。”

      高哀一听这话,不是高兴得喜出望外,而是吓得屁滚尿流,立马弃官出逃了,也逃到了鲁国。在《左传》的记载中对这个人的评价很高,说他“不义宋公而出”、“宋子哀来奔去贵之也”。

      这二句话的意思是:高哀是因为觉得宋昭公不仁义而出奔的,他来我们鲁国是为了仁义放弃了在宋国的高官厚禄。

      纯属放屁,真实情况是:这时候就算是个傻子也不敢上宋昭公的贼船了,何况是猴精猴精的高哀。

      一得到宋昭公的授意,高哀就知道自己在宋国的官宦生涯结束了。宋国现在的情况是襄夫人一手遮天,她的心上人公子鲍蠢蠢欲动。

      宋昭公一上台就把不该得罪的人全得罪完了,成了孤家寡人一个。现在他来拉拢自己,拉过去干嘛,还不是给他当公孙孔叔、公孙钟离那样的马仔,帮他一起对付深得人心的襄夫人和公子鲍。

      这事一点前途都没有,襄夫人可能还会顾忌谋杀国君的恶名,轻易不会对宋昭公下手,但是宋昭公的狗,她可绝对不会心慈手软,有一个杀一个,比吃顿狗肉火锅还简单。

      一身好皮肉,别人不在乎,高哀自己还是舍不得的。

      但是拒绝国君的任命,这个也不太好交代,你这是干嘛,给脸不要脸啊,见到骨头就想啃,遇到危险就想躲,宋国要你这种大臣干嘛用。

      一旦拒绝了宋昭公,他在宋国的官声口碑就会一撸到底。就算是宋昭公的敌人襄夫人和公子鲍也会鄙视他。

      思前想后,觉得左右不是人的高哀一拍大腿,算我倒霉,脚底抹油溜了吧。

      就这么个货,为了这么个理由,逃到鲁国,还被鲁国当做了仁人志士来欢迎,被《左传》当做道德楷模来颂扬,这儒家的书忽悠人不是往瘸里整,那是往死里整啊!

      让我们按照儒家的思想来假设一下哈,如果高哀是个真正的君子,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来处理此事,唯一正确的做法是:接受宋昭公的任命,然后以身作则的引导规劝宋昭公弃恶从善,如果失败,宋昭公依然没能成为人民爱戴的国君,最后还是被人民推翻杀死了,那就履行一个臣子应尽的义务,忠于国君、忠于信仰,慷慨从容的去赴死。

      这就是宋昭公拉拢人的效果,连一个人渣高哀都不肯接招,宋昭公在宋国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过街老鼠,做人做到这个地步,真是失败到了极点。

      到了楚国发生大动乱的这一年,公元前611年,襄夫人和公子鲍觉得九年来该准备的都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在这年的冬十一月,邀请宋昭公一起去孟诸打猎,准备在猎场干掉他。

      这之前,荡意诸已经被召回国重新担任司城的职务。公子鲍和襄夫人的心思在宋国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荡意诸就去劝宋昭公:“您为什么不出奔到其他诸侯国去呢,待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大概是已经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厌倦,宋昭公这样回答道:“我得罪了所有的贵族大夫、得罪了自己的祖母、得罪了全国的人民,诸侯谁肯接纳我,况且我是做过国君的人,再给别人做臣子,还不如去死。”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宋昭公终于表现出人性善的一面,他将自己的珍宝全部赐给下人,让他们离开自己,免得无辜送命。

      襄夫人觉得荡意诸人还不错,派人来劝他也离开宋昭公。荡意诸对来人说:“我已经做了他的臣子,有祸事了却又逃离他,就算活下来又怎么侍奉以后的国君呢?”

      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

      十一月二十二日,宋昭公和荡意诸前往孟诸赴约,一起被襄夫人派出的杀手刺杀在途中。

      公子鲍如愿当上了国君,史称宋文公。我想他和襄夫人之间的故事恐怕不能算是爱情故事吧,只是一场交易而已。

      如果按小说情节来说,故事到了这会儿也算是很幸福圆满了,像童话中的王子和公主一样,二人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有了个完美的大结局。

      但是,这是历史不是小说。激情已经过去,日子还要继续。宋国发生了弑君事件,这又是盟主要主持公道的事情。

      得知宋国的弑君事件后,晋国派出中军副帅荀林父和卫国大夫孔达、陈国大夫公孙宁、郑国大夫石楚一起组织伐宋联军。由于领头的只是晋国次辅,各国国君又不太好出面了,大家再次组成大夫级的联军讨伐宋国,联军遣使质问宋国:“为什么弑杀你们的国君。”

      这种事是没有理由可讲的,以臣弑君,再有道理也是死罪,不过前面有了齐懿公行贿的先例,襄夫人、宋文公二口子有样学样,答复就免了吧,怎么回答都是错,还是直接封个大红包最实在。

      宋使来到联军大营求见荀林父,到了大账里,一个劲的点头哈腰,脑袋点得跟鸡啄米一样,说:“元帅辛苦、元帅辛苦,大夫们也辛苦了,为了我们宋国这点小事,还要劳烦诸位跑一趟,让我们怎么过意的去。”

      荀林父绷着脸,声色俱厉的说:“这事没什么可说的,叫你们公子鲍自己来我们大营投案自首,我们国君看他认错态度要是还可以的话,也可以网开一面,留他一条小命,只判个无期徒刑吧。”

      宋使连忙把腰弯得更低了,连连道歉,说着宋昭公如何如何的残虐无道,公子鲍如何如何的仁爱仗义的废话。边说边向荀林父靠近,然后抓起荀林父的手就不放开了,在宽袍大袖的掩护下,塞了个红包到荀林父手里。

      接过红包,荀林父背过身挡住几个诸侯大夫的视线,偷偷打开红包,大致数了数,眼睛一亮,心想:“这对狗意思的男女真大方啊!”

      数完红包,荀林父转过身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的说:“哦,原来宋昭公这么无道啊,既然贵国国君宋公鲍这么受国人爱戴,那我们是有点多此一举了,误会说清楚就没事了,我等就此别过吧。”

      其他几个诸侯大夫一听这话,连忙都一脸媚笑的连声说,“皆大欢喜、皆大欢喜!”

      其实心底里都在痛骂:“无耻!”

      这就是晋国六卿执政时期处理国际事务的态度,你们最好都安生点,少给我们找麻烦,我们自己还烦着呢。

      对于实在逃避不了的责任,晋国六卿遵循的原则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简单处理的,绝不节外生枝,能谈判解决的,绝不舞刀动枪。要是还有点好处拿,那就更好说话了。大家都挺不容易的,得过且过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秋左传》笔记第六十──乱世佳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ow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