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文本是唐太宗时的宰相,他博古通今,文采斐然。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遭人陷害,小小年纪的岑文本为父亲鸣冤叫屈。
最后经过调查,他的父亲确实是被诬陷,所以官府释放了他的父亲。小小的岑文本也成为名人。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岑文本拜为秘书郎。贞观十八年,任命为中书令。亲戚朋友听说他升官了,都来祝贺,但岑文本却对亲戚们说:“我今天只接受警告,不接受阿谀奉承。”
亲戚们高兴而来,败兴而回。
岑文本的母亲责怪他不应该对亲戚如此冷淡。岑文本对母亲说:“儿子既不是名门望族,又没有立过大功,现在皇上信任我,给我这么高的位置,我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岑文本的薪俸很高,有人就劝他购置一些产业,以备不时之需。岑文本说:“我以前只不过是一个穷书生,最高的愿望只不时这是当个小县令而已。现在当上了中书令,薪俸够我家人吃喝,我已经很满足了,还用谈什么置办家产呢?”
岑文本把自己的俸禄都交给弟弟来岑文昭来管理。岑文昭在哥哥的呵护下,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人。
唐太宗知道后,想要把岑文昭调到外地去,岑文本知道后,哭着向唐太宗求情说:“我老母亲最喜欢我这个弟弟,如果把我弟弟调到外地去,就是要了我老母亲的命啊。”
唐太宗被他的孝心所感动,没有把他的弟弟调到外地去。
水如天曰:岑文本没有任何后台,而受到唐太宗的信任,凭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他谨言慎行。才使得自己官运亨通。
然而在弟弟这件事上,为什么却护起犊子来了?都说富不过三代,照岑文本的做法,富不过一代!
从这里可以看出,即使你是一个好官,一个清官,如果家族都是一些贼眉鼠目之辈。你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不是就不断的在上演“我的爸爸是李刚”的戏码吗?这些败家玩意儿,让自己的父辈,丈夫打下的江山瞬时崩塌。不知道他们的父亲,丈夫听到新闻媒体的报道,是不是会第一时间喷出血来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