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否成事,承受力摆在第一位,勤劳摆在第二位,知识摆在第三位,能力摆在第四位。承受力包含忍辱负重、委屈求全、忍气吞声。
内外同体
开悟的先决条件是保持正派的作风,建立起良好的习惯。
佛祖说众生平等,指的是人人都皆具佛性,是佛性平等。
当一个人不能与道统保持一致时,必然会持某种抗衡的心态。其结果要么成为精英,要么变成糟粕被淘汰。所以更多的人与自然界更多的动植物都是顺其自然环境而生存、而生长。
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时候我们真的被折磨得筋疲力尽,无论你的心力多么强大,你的体格多么强健,你的志向抱负多么宏大高远,你多么有智慧……就像一个跳进大海的人,你会认识到自身的力量是那么的有限,所谓的金钱名利在道的面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你必须与整体融为一体,才能真正拥有无限的力量,获得无尽的智慧与财富。
在这个阶段,你什么都会拥有。如果你把所有的一切只当做工具,你就会成为它的主人。
帮助他人对有信仰的人而言,成就的是自己的慈悲心和功德福报;对世俗的人而言,成就的是他人的名气和地位。众多慈善家因为广行布施而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和头衔,这些都是源自因果关系。你付出多了那么多,自然应该拥有那么多。
虽然我们知道施比受更有福、更快乐、更高尚、更自由,但多数人还是宁愿做受者。
我们的任何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向宇宙发送的信息。宇宙是有生命的,你向她发送的任何信息她都会接收到,并以她的方式回馈你。
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欲望都超越不了,还在贪恋,那就无法进入精神领域。世间的功名利禄你放下了多少,超越了多少,在精神和灵性方面你才会得到多少。
真正自信而有底气的人,真正富有的人,绝不会事事斤斤计较,喜欢与人争个输赢对错、高低上下。之所以有时候我们那么在意、那么计较,一定要跟别人争个高低对错,是因为我们的内心非常贫穷,非常脆弱,全靠外在的面子活着。越是靠面子的活着,失去的越多。
我们阐述一个观点,展示一件作品,都会反映出我们的品位与心灵境界。我们的头脑虽然千差万别层次不等,但我们的灵魂都来自同一个等级,尤其是当我们欣赏高层次的艺术作品时,更能看出我们的心灵境界。
倘若我们真的渴望改变自己,就要把以往的生活方式,人生理念暂放一旁,用一种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如果一个人真的很自信、很自知,他一定是八风吹不动,我行我素,根本不会在意别人的眼神和语言。这个我行我素是正知正见的。
修行人每时每刻都要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所想所说所做是否符合道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