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亘古不变的综艺节目,终于在被迫无奈情况下,进行了“微创新”,也因此奠定了今时今日音乐选秀类节目一哥的地位。“微创新”是什么?“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创新的游戏规则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驱动的创新模式,转向应用驱动的创新模式。”编导们也正因此,通过前几期的用户反馈把一些现成的已经被证实过行之有效的想法整合在一起,只在一些细节上作可控的改良,产生比原先的更好的效果,这就是“微创新”的正确姿势。
因为版权问题,前四季中国好声音中方主办方浙江卫视和灿星公司,也因此决定放弃使用原来的名字和转转椅形式。“中国新歌声”在7月15日俯冲出世,还是熟悉的中方团队、还是熟悉的导师、还是熟悉的舞台、还是熟悉的观众、还是熟悉的中国音乐,还是一样可深受喜爱火爆。
美丽人生的剧照“还没离开的时候觉得舍不得,但是真正要离开了,却是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美丽人生
经历了版权、名字的争执、撕逼、扯皮、上法庭,都没能阻碍《中国新歌声》第一季的火爆与观众的喜爱。
作为一档现象级节目来说,有争议再寻常不过,没有话题才是反常。
笔者本人很少主动关注娱乐节目,却很想为这场“证明你自己是自己的”争执本身叫好,也从中悟出一些粗浅认识:努力做竞争中最核心的那部分才是硬道理。
这些年,各类综艺节目客观上提高了观众的音乐审美水平,推广了更多不同类型的音乐知识和音乐作品,但是,为什么最终除了几个零敲碎打的娱乐明星,没有更多的音乐人出现,重要的是,没有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诞生?
音乐作品有两种:声乐和器乐。《中国新歌声》是声乐类节目,说白了,就是唱歌。既然是唱歌那就需要用歌声与观众互动,并且能产生共鸣,怎样能产生共鸣?
当然需要好歌曲咯,没有好歌曲,选手们唱什么。
地球人都知道歌有词曲,可是会知道词曲是谁写的?这个节目让我们记住词曲创作者么?没有。有没有让观众意识到词曲的重要性?没有。
有句谚语"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有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嘛?
扯远了....
再回到一开始的证明题,《中国新歌声》需要向观众证明“我是我”。最近网友热传一个视频,里面引用了很多名人:鲁迅、齐白石、李小龙——都拥有多个名字的人。最后,节目组给出自己的观点,“伟大的不是名字,是伟大本身”。
这次节目组进行的“微创新”主要讨好年轻受众。选手进门之后,需要经过一面庄严的荣誉之墙,上面挂满了华语音乐前辈大师们的照片,极具仪式感;而传说中第五导师团队的加入,也让节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看点。这些细微的创新,都让我感受到到节目制作团队的诚意和苦心。
李宗盛说:“你喂消费者什么,它就变成什么。”
《中国新歌声》有越来越多的独立音乐被观众听到,李志的《天空之城》,马条的《寂寞有多长》,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GALA乐队《追梦赤子心》,宋冬野的《安河桥》。不是说独立音乐就一定好,只是说要提高大众的音乐审美水平,总要做出一些改变,不只是节目形式本身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