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弱是为何?
几年前,我就发现自己是个懦弱的人。不敢发表意见,不喜欢与人争论,只要对方稍微比我强势,我就会放弃自己的想法,最后选择服从。
我一直很喜欢唱歌,也对自己的歌声有点自信。有一年公司组织年会,我非常激动地报了名,还附带了一个年会节目的想法。
这个想法大概是在唱歌的同时演一出舞台剧,边唱边与其它的演员互动。我把要唱的歌,故事要表达的思想和大概的剧情都给构思完了。
很快,年会组委会的人联系了我,说要开个研讨会。组委会的负责人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也在沟通时显得有点强势,他听了我的提案之后建议我们先去试唱几首歌,表演的形式不必太早作出决定。
本来这是一个很中肯的意见,负责人也完全没有否定我的意思,但我却因此感到被强烈地否定了,并在此之后的活动中,没有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而是彻底成为了一个服从者。
类似的事在生活中一再重演,我很纳闷,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我应该坚持己见吗?还是说我就是一个天生的服从者?那些强烈的被否定感到底来自何处?
我感到很痛苦…
服从总是很轻松
成家之后,我才逐渐离开母亲,和妻子孩子生活在一起。因为住在一个城市,我和母亲还是保持着一个月1~2次的见面频率。我渐渐意识,在母亲面前,我的默认模式就是:服从。
一个周日,我们休假搬回了母亲家住。早上起来,她就提议:不如今天咱们带小思去动物公园玩吧。我没有经过太多考虑,只是跟小思确认了一下:你想去动物公园还是越秀公园?(越秀公园能玩的东西多一点)
小思想了想说要去越秀公园,于是我们一家子就启程了。母亲出门前塞给我一个很重的袋子,里面装了一大堆不必要的东西,我不假思索地拿住了。去了公园一路上玩得还不错,到了中午的时候,奶奶又提议:我们去T茶馆那儿吃饭去吧,那里有个八宝鹅,超级好吃。我也是瞬间答应了。
玩到了大概是晚上8点,我们准备要回自家去了。母亲说:这么晚了,不如先回我家吃饭?这一次,我差一点就又同意了,但当时实在很累,不想再折腾,我才终于拒绝了她。
发现了自己的这个模式,我感到恐惧:每一次,我都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同意了奶奶的提议。
我恐惧自己跟母亲的想法不一致
就好像,每个不一致,都必然会带来冲突
每个冲突,都附带着强烈的情绪反应
那一定会是个灾难
只有服从,是最轻松的
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
我们普遍都恐惧被外界评判,更别说是自己身边的人了。父母,作为孩子来到这世界最早存在的权威,其评判的力量更是极其强大。在孩子发展出独立人格之前,可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孩子会根据父母对自己的各种评判来建立他的自我评价体系。
我小时候刚接触到扑克牌的时候,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也经常跟小伙伴们一起玩。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好像总会拿到一手烂牌。
我母亲是个桥牌高手,一开始她觉得我们玩的锄大D太简单了,并没有太理会。后来她渐渐发现,好像在牌桌上输的总是我。于是她就跑了过来说:没理由打得这么烂呀,来看看。
然后她就坐到我旁边一直看我打。不行,还是输,就算偶尔能赢上一局,那都是手特别顺的时候。但打到最后我还是积分榜上最快破100分的那个人(分数是按终局时剩余牌数计算的)。
母亲看完之后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说道:唉,这孩子呀,没有遗传我的基因,拿的总是一手烂牌。这个事,直到最近,母亲还经常会提起。
自此之后我就很少打牌,即使打也从不赌钱,我还自嘲地说过:我这个人呀,是十赌十一输,不玩钱不玩钱。
如今强大的你
懦弱,服从,没运气,如果我自己没有觉察,很可能会让这些标签跟着我一辈子。即便了解到自身性格的缺陷是来自于父母,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去怪责他们。反而,我们要以此作为自己成长的契机。
既然不合理的评判都找出来了,何不努力去改变乃至升级自己的认知呢?
而作为父母的我,更是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对孩子进行评判。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我的一个评价,很容易就能让孩子产生感受和情绪。这些感受和情绪直接会写入孩子的大脑,最终形成某种先天模式,就如那个在母亲面前只会服从的我一样。
因为我深知,修正内在评价对于成人而言非常困难,所以我一直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这也是育儿中的富人思维——总是关注长期多于短期。
眺望远方,看见那个成年的孩子
他,很美,很有力量
虽然,现在看起来如此不可理喻
要相信爱,那是孩子心中的一颗种子
尽最大的努力去滋养,让爱在内心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