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开始学写作时,是不是为开头感到苦恼?身边的素材都收集齐全,关键是选择从何处着手。是不是向我以前给孩子讲故事时,总是以“从前有座山……”
这样的开头太low了吧!还是故弄玄虚,“在一个天黑风高夜……”这样你还是不满意。那么究竟怎样给小说设置一个比较完美的开头呢?
意外在网上发现《故事开始了》这本文学散文集,从十篇经典名著中摘选了开头,加以具体分析解读,你也许从中可以受到启发。
《故事开始了》的作者是以色列的著名作家阿摩司•奥兹,主要作品有《一样的海》、《我的米海尔》、《爱与黑暗的故事》、《地下室里的黑豹》等,被大家认为有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奥兹用了一句有趣的话来比喻故事的开头:“其实,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用这根骨头逗引女人的狗,而那条狗又使你接近那个女人。”也就是说,开头只是引子,如一条线头,牵出一系列的故事情节(狗),从这些情节中,可以展示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女人)。
《故事开始了》的骨头——引言“可宇宙大爆炸之前究竟有什么东西呢?”,让人有些摸不清头脑。引言中,奥兹介绍了从自己到数位作家,都曾经为故事的开头感到烦恼不已,如但丁的《地狱篇》、加缪的《鼠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等。
奥兹认为,故事的开头是作者和读者背着主人公签订的秘密合同,这些合同里面暗藏机关,或似蜜糖陷阱,或富有哲理,或严苛不快,需要读者细心品味其中的妙处。我想,这开头,好似一幢房子的门楼,从大门的款式、颜色、气派,或许可以猜出室内的结构和装饰。
作者在探讨,开头是不是追溯根源,那么如果一直追溯下去,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之前,那这之前是什么呢?谁也不知晓。那么我们来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十篇著作中的开头,究竟存在何种绝妙之处?
这十篇名著为冯塔纳的《艾菲•布里斯特》、阿格农的《在她风华正茂之年》、果戈理的《鼻子》、卡夫卡的《乡村医生》、契诃夫的《罗特希尔德的小提琴》、伊兹哈尔的《米克达莫特》、莫兰黛的《历史》、马尔克斯的《族长的秋天》、卡佛的《没人说一句话》和沙卜泰的《一头非常令人生畏的家养豹子》。我们以其中第一篇为例,解读故事开头的玄妙之处。
第一篇是《艾菲·布里斯特》,讲述了富人家的女儿艾菲嫁给了年老的男爵,艾菲天性自然,感情丰富,而她丈夫严肃谨慎,按部就班。在丈夫外出旅行时,艾菲与一名年轻的上校发生婚外恋。男爵发现了妻子的隐情,挑起决斗,杀死情敌,把艾菲赶走,让她与女儿安妮分开。故事结尾,艾菲最终回到父母宁静的家。
而故事的开头,就是描写艾菲父母家的宅院,在正午的骄阳下,厢房和正房的阴影,照射在石板路上、花坛上,宅院对面的教堂墙壁,门塔,湖泊码头,秋千架,老悬铃树……
奥兹在分析这样的开头,提到的几个关键词:宁静,阴影,几何形状,延伸,静止,小门,小船,秋千……宁静是紧张的,阴影是移动的,遮住了活力的花草,厢房、教堂、秋千都呈几何形状,视野延伸开,感觉时光的流逝,小门是关闭的,小船被拴住的,秋千被遮挡住的……这一切都说明,宅院是凝滞的,没有生机的,整个画面是压抑的。
表面上看起来像风景明信片的开头,无形中都在暗示女主的命运。主人公还未出场,读者就可以感觉到人物命运的结局如何。奥兹说,这样的合同条款需要我们蹑手蹑脚地进入小说。
经典名著的开头,确实值得把玩品味。《故事开始了》中,开头的技巧解读细致有趣,文学爱好者值得欣赏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