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尹潇)
我的父亲,是新中国成年之际出生的,1967年,他已经18岁了,所以我说,我父亲就是为新中国而生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杨光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他的父亲,充满敬意,充满怀念。
在新闻记者的盛情邀请下,杨光娓娓道来,他的父亲老杨,是在贫困山区长大的,他还无法想象,只有在故事里才能听到的,在老人们口中听到的,上山挖野菜,喝着井里提上来,带有杂质的水,是什么样的生活?至少,他没体会过,说来,他也算是半个城里人了。
杨光的爷爷,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养路工人,在文革时期,因为触犯了上级领导,秦建国,便被他记恨,贬到大山里进行劳动改造,也就是养路工人,专门负责维修道路,刨石铺路的,起出,只有杨爷爷自己一个人,他也是有担当,有骨气的铮铮汉子!当养路工人的半年里,道路被维护的很好。1967年,成了最让杨爷爷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李建国因为树敌太多,也被送去劳动改造,真是风水轮流转啊!庆幸的是,杨爷爷,本想拳脚相向,却在动手的那一刻停了下来,因为他看到,李建国病态的脸通红,因怕被揍,双手抱头一个踉跄便摔倒了,杨爷爷,便即刻背起她回去,并照顾了一夜,期间,李建国想说一句话,都被杨爷爷了回去,还真是刀子嘴豆腐心!后来遇到逃婚而来的下乡知青,也就是杨光的奶奶。杨奶奶一身男装,并没有引起他们二人的怀疑,只当他是个哑巴,在后来的接触中,两人渐生情愫,也就成就了一双喜事,就有了杨光的父亲老杨。听阳光说,我父亲很感念这个养路基地,在那里有了他。
老杨,因为有一位知青母亲,也不懂得革命道理,最爱听的就是听母亲唱,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老杨的一生,虽苦犹荣,他向往着大山外的生活,憧憬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阳光说,我父亲虽然没有太高的文化,却比任何人都忠于祖国,忠于党,这让他后来的一生,不再有爷爷奶奶熏陶的大山中度过,比起城里的家,那里更像他的归属,他一生信奉和追随的地方,那是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
老杨,后来一段时间是出过山区闯荡的,并小有成就,结妻生子,取名阳光,阳光是从她母亲口中得知的,他父亲给他起这么一个名字,是希望他以后有出息,为国效力,就像预示新生的太阳,光芒万丈,蒸蒸日上,这让阳光体是激动,有时无奈,尤其是父亲吵着,让他,讲中国革命道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他父亲,余生并没有和母亲一起在城里住,而是选择又回到了山区,回到他梦想开始的地方,即使,他的父亲不像爷爷一样,是被迫安置到那里的,可他依旧喜欢那里,并做起了铁路站站长
他父亲说,哪里需要他,每天都在那里忙碌,尽管零几年的时候,那里已经通车,没有多少事需要做,可他依旧兢兢业业几十载,各大新闻媒体来了解,都纷纷采访,他拒而不见。
17年,他父亲年过半百,本该半截身子入黄土的年纪,可他却全进去了!阳光是苦笑着对记者说的,他父亲老杨没有什么病,死因也不是因为操劳过度!杨光听到这个消息时,心是被掏空的,可当他连夜赶到父亲的家,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那一瞬间,他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像是拍电影似的,砖砌的墙,堆满了各种铁具,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像一位位士兵似的,坚守岗位。墙上歪七扭八的挂着,父亲工作时的照片。每一张都很苍老,即使是年轻时其中一张。是他穿着革命年代时的制服,挥着榔头工作,大汗淋漓。一张是他穿着军绿色的棉衣正在维修铁路。最新的一张是她站在火车上,身着蓝色列车长的服装。一丝不苟,笑容爽朗头发花白,却也干练布满血丝的眼神,依旧神采奕奕
这一刻,杨光突然懂了。他知道,他该高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