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心:
我从前是个口儿很重的人。
吃东西讲究的人在乎十味,“酸甜苦辣咸臭酶麻糟鲜”。普通老百姓没那个闲心,只认一句“要解馋,辣和咸”,两味就够吃了。
我就爱吃辣和咸,每顿饭无咸不乐、无辣不欢。
这两种味道也是最能麻痹味蕾的。越爱吃,就越要用更重的味道来刺激味蕾,让它达到记忆中的美味程度。
于是恶性循环,越吃越咸辣。
你和我的饮食习惯很不同,自小喜欢清淡。
印象最深的是你第一次给我做饭,那时我们还在外面住。期待吃大餐的我被你提出的菜名吓了一跳:蒸茄盒。
“我给你蒸茄盒吧。”
What?这能吃吗?
我对茄子没什么好感,觉得它味道有点腥,口感也怪怪的,怎么做也不好吃。
原先住奶奶家的时候,也时不时有人做茄盒,蒸的、炸的都有,我一筷子也没动过。
看你兴致很高,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嘴上应承:“好啊。好啊。”
你肯定不知道,那是我第一次吃茄盒。
没想到味道竟然不错。
茄子借了肉香,肉被茄子吸走了侵略性,香菜最能提味,汤汁也很鲜美。
我吃了两碗饭,四大块茄盒,又喝了口汤,觉得很满足。
那也是我第一次尝到了肉香,不是添加剂的味道,而是肉本来的香味。
后来跟着你,我的口味渐渐从辣和咸,变成了淡和鲜。
你做菜自成一派,会照顾我的喜好,也会故意做我从前不肯吃的东西。
慢慢地,我们家有了一份长长的菜单。
我今天列了一下上面的菜,发现我的口味竟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尖椒鸡蛋、海米冬瓜、响油生菜、酱汁白萝卜、酸辣土豆丝、清炒蛇豆、蒜蓉西蓝花、甜汁西葫芦、虾油炒饭、油条丝瓜汤……
太不可思议了,竟然一道肉菜都没有!
我又掰着手指头重新算了一遍,发现还是没有。
阿心,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才想起来,每次去老妈家,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吃肉。
老妈擅长做肉,尤其是红烧肉、炖牛肉、酱肘子,那是一绝。
我们想着老妈可以开个网店,一天只卖20个大酱肘子,每个88块,送一份烙饼。
老妈烙的饼也是一绝,外脆里嫩,配酱肘子吃,再抹上甜面酱,加上葱丝,比烤鸭还香。
口水又下来了。
原来,我们缺的肉,都是靠老妈补上的。
十一假期,老爸老妈来咱家住,你给大家做饭,爸妈也吃得很香。
用老爸的话说,这叫“换换口儿”。
你做的红烧萝卜和虾仁炒饭,获得了一致的称赞。
好开心啊,一家人能吃在一起,就是最朴素的幸福了。
其实每家都有一张菜单,自己吃着顺口的。
老妈家的菜单肉菜多,咱们家的菜单素菜多。
去对方家,就是换了份菜单,吃吃新鲜。当然有时也会偷学几道菜,放进自己的菜单里。
比如你从前很排斥的“麻豆腐”,老爸老妈回家后,你偷偷和我说,“麻豆腐真好吃,越吃越香,我要买点学着自己炒。”
哈哈,我也很爱吃啊,所以很高兴咱们家的菜单上又多了一道菜。
爱情,就像是一张菜单。
那菜单上,有你爱吃的,有我爱吃的,也有我们共同爱吃的。
慢慢地,我们共同爱吃的部分越来越多。
不是谁改变了谁,而是我们彼此发现了从前遗漏的美好,两个人都因为对方而变得更完整。
这份菜单,还会不断添加新菜,每道菜也会添加新的味道。
好期待我们的下一道菜,要不你和老妈学学酱肘子,你说好不好?
子戈
10月8日
阿心与戈叔的一年之约,为你而写的365封信。
都收录在公众号:不如写信
(谢谢你来看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