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单读书
2018.2阅读书单

2018.2阅读书单

作者: 家半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18-03-02 13:05 被阅读91次

馆藏040|书单

读书是我消除浮躁的首选。用整块的时间看一个人讲故事,开心又不焦虑。

No.1

《布鲁克林有棵树》

在20世纪初的布鲁克林,刚踏上美国领土的第一代移民极端贫穷,女主就是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她因为从小泡图书馆阅读各种书,书中的词句常出现在她和别人的对话中,显得古怪而深奥,但也正是这些书让她变得自信。

成长的小事,叙述了四百多页,平淡的语言导致不太容易一口气读完。但毕竟是七十年前的小说,里面的励志和感动打动了很多读者,以至于后来还出了黑白电影。

20多岁的我今天读起来,最有意思的大概是窥探到一百年前布鲁克林的风貌。

No.2

《囧星人的人生百想妙答》

囧星人是最近在油管上很喜欢的一个博主,她的说书视频有逻辑又受用。台版书可以找readmoo这个网站买电子书,价格还可以。囧星人自己说过这本书只是拼凑了历年的博文,我对她的故事也已经很熟悉了,但也止不住这波粉丝经济。

其中划线的一句话:“我喜欢读书,纯粹因为我无法容忍无知。希望自己脑袋内充满着知识,让我在遇到争议时拥有明辨是非黑白的能力,支持正确的立场。”

No.3

《英、日语同步anki学习法》

书里废话很多,大部分像是软件使用指南,末尾还有自己写的青春小说,十分尬。

但好歹让我正视了anki这个学习方法。anki来自日语“暗記(背诵)”,这套方法本来是设计出来背日语单词的,慢慢延伸到记忆各种学科内容。通过自己设计单词卡片,反复出现,很轻松地加强了记忆。

目前正在用这个方法背标日单词,如果你也在学语言,可以去ankichina.net上试一试,里面的使用手册基本可以替代这本书了。

No.4

《一流的人读书,都在哪里划线》

常常会在特别有同感的地方划线,觉得可算遇到知己,那一瞬间仿佛自己也是个知名作家。但作者说要在和自己观点不同、“哇还能这么想”的地方划线,一本书划一条线就能值回票价。

不过举的例子也都是经管类的书,毕竟读小说的目的也不是成为一流人嘛。

No.5

《小学问》


这本书最近遍布书店畅销区,又是奇葩说团队写的,就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书中谈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焦虑,多是“问题+著名理论+解决方法”的模式,缺乏个人故事特色,读起来没什么惊喜。

不过讲拖延症的那一节,用了米未公司的例子,“我们发明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把每个主创手头不同的项目,开列在同一张表格上,可以任意选择当前要做哪个。”“因为同时列出多个待办任务,自由选择处理哪一个,能保证你当下处理的事务正是你‘内心驱动力’最强的那一个。”


No.6

《城市里的陌生人》

这个月读到的最喜欢的一本书。本身就对城市话题特别感兴趣,最近又要做田野调查,就想从书里讨点经验。

作者是研究城市人类学的教授,在96年左右调查了北京南三环“温州村”的流动人口问题,如何利用权力(庇护网络)得到住所,如何赚钱,如何应对犯罪问题,面对政府清理运动又有哪些策略。

很深入的调查采访,才有了这般精确的描述:

“与官员们建立关系需要有策略地运作。一些官员还怕被抓,所以不愿意接收现金,因此你必须寻找更隐蔽的方式来迎合他的需要。一个外地人中的保护人向我解释说他怎样与北京一些官员们维持关系,以便让后者帮他搞到一个正式的北京户口:

你知道,他们有权,我有钱。所以我经常请他们吃好的,去卡拉OK、舞厅。我告诉你这些当官的比一般人更好色,但是他们出去‘偷腥’的时候又害怕被朋友或者其他人认出来。所以我把他们带到那些很少有人知道的隐蔽的地方,让他们拿我的商务名片来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

整本书虽说基于这位教授的博士论文,读起来却像是故事书。毕竟里面的很多信息真实而不为人知。


No.7

《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指的是多重身份,比如作者susan kuang的身份是:创立学习沙龙/办个人画展/健身教练/自媒体创作者。

美国留学期间一次突如其来的勇气,让susan kuang变成行动派:

“我在很久之前就听说过,并且还知道全球很多地方有自发的学习团体,成员定期共同学习和实践书中的方法。我特别渴望加入这样的学习团体,然而而当我在网上搜索积关信息时,却失望地发现我居住的城市没有这样的学习团体。也诗是因为内心的渴望太强烈了,就在那一瞬间,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如果没有,我为什么不自己去创造呢?我不知道那股自信与勇气从何而来,然而这种突如而来的思维转变让我与过去的自己来了次彻底地告别。

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有了那个想法,我便立即开始行动,最后成功招募了8位成员加入我的学习团体,在我的组织下,大家每周定期见面和学习。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多自信,从那以后,我决定不再被动地等待机会,而是要主动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紧接着,我开始尝试更多新鲜的想法:我创立了一个名为The thinker Group(思考者小组)的组织,每月组织一次主题论坛,请嘉宾就该主题和参与者进行探讨;除此之外,我还加入了国际演讲俱乐部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国际演讲会),在4个月内成功完成了10场演讲;我甚至在离开美国之前,还为自己策划和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以此来告别美国的生活。”

书里的其他部分拼凑了很多其他生活经验,从刻意练习到极简主义,和斜杠青年就没太大关系了。


No.7.5

《城市画报404期》

已经好几年没买城画了。最近去了初中时期每周光顾的杂志店,城画依旧摆在醒目的位置。在纸媒唱衰的时代还能继续做下去,城画作为生活方式类的杂志,还处在国内扛把子的地位吧。

城画是属于南方报业旗下的,采访对象的质量还是挺高的。初高中的那几年每期必买,看完常会有“日子还能这么过”“生活真美好”的感叹,虽然常常看完就忘、还对行动力没太大指导,但我总觉得今天的我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很大一部分源于这本杂志。

每年2月城画都会做情人节专题,这期讲的恋人彼此又是工作伙伴,所以题为“合伙爱”。比如吐槽大会里面的思文和她老公陈璐,一起在生活中发现段子又能各自过得很独立。

2月的书单就汇报到这儿啦,希望3月继续~

想念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2阅读书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ha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