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案报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君子如玉》:在逝去的时光里细细品读大师们的美好

《君子如玉》:在逝去的时光里细细品读大师们的美好

作者: 九月樱绯 | 来源:发表于2017-01-16 14:55 被阅读45次

    读季羡林先生的《君子如玉》时,我正陷入写作的低潮,这段时间很焦虑,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写什么,不知道什么样的文章受欢迎,遥望各路大神离自己十万八千里;身边的小伙伴们热情高涨,文章水准迅猛提升;后加入者又特别生猛,都是日更的节奏,我感觉自己裹挟其中,又焦虑又沮丧。还好按照我的读书计划,选了这本书来看,恰如雨后甘霖,滋润了我的精神世界。

    本书主要有三大看点:

    一、看季羡林的朋友圈,感受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情怀。

    他毕业于清华,到德国求学十余年,回国后到北大任教,后任北大副校长,他的恩师同门朋友同事知己俱是中国文化界的顶尖人物。这些平时需要我们仰视的大师们,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在他的笔下生动起来,性情流露。

    1、刚正不阿,铮铮铁骨。

    2、比如谈到傅斯年时,笔者认为他在国民党执政期间,主持正义,直言不讳,虽然身居参政员,但是揭起伤疤来毫不留情,人称“傅大炮”,以“批孔”(四大家族的孔家)专业户著称,后虽然去台湾任台大的校长,但是依然炮声隆隆,蒋介石也对台大的事情插不得手。比如周一良、侯仁之,在十年浩劫期间,跳出来反对北大的“老佛爷”,和笔者本人一起成了牛棚的棚友。笔者自述,“我一生做的事自己满意的不多,我拼着老命反老佛爷一事,是我最满意的,它证明了我还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不是贪生怕死的人”。

    2、忠于自己的祖国。

    很多学者都是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学者,他们完全可以选择移民,一旦留在国外,终身教授职务,名利双收的地位,都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然而他们却选择了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曲线回国。在国内,他们走过的道路,却并不顺利,有时华盖当头有时黑云压城,在十年浩劫中,除去转去台湾的一部分学者,很多人没有逃脱阴谋的圈套,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他们中有的选择自沉湖底如老舍先生,有的被折磨的不幸去世如陈寅恪,但他们本着一颗知识分子的爱国心,无怨无悔的爱着这个国家。

    3、治学严谨,成就惊人,偶有书呆子气。

    比如汤用彤(锡予)对中国古代典籍的研读造诣很高,对汉译佛典以及僧传都经过深刻的探讨,又远涉重洋,赴哈佛大学研习梵文,熔铸今古,会通中西,发扬了中国学术传统,使我国的学术研究水平为之一新。他的代表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为例,1938年问世以来至今,研究中国佛教的中外学者,无不向其学习,向其讨教,是一本地道的经典著作。

    笔者写到胡适之在参加一次图书馆的评议会时,首先声明,他还有一个重要会议,需要早退,不料会中有人谈到《水经注》(他的研究课题),他立即精神抖擞,眉飞色舞,口若悬河一直到会议结束,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还有另外一个会。

    4、重视人才、爱护学生,对青年人后进关怀备至。

    每当国民党的宪兵和警察逮捕了参与示威游行的学生时(参加共产党地下活动的),胡适之就奔走于各大衙门之间,逼迫国民党当局释放学生。

    傅斯年尽力提供或创造条件,让年轻学者能安心研究,帮助他们出国留学,学成归国后仍回来工作,他创办的《吏语所集刊》是几十年里国内外最有权威的人文科学

    5、淡泊名利,朴实无华,待人以诚。

    陈寅恪去上课的时候,总是身着长袍,胳膊肘下夹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书籍和资料,不认识的人恐怕都会把他当初某个书店来送书的老板。

    胡适之待人亲切和蔼,对什么人都笑容满面,对教授、职员、学生甚至工友都一样,从来不摆名人架子。

    张中行先生八十七岁高龄,每周还去工作单位上几天班。

    朱光潜在古稀之年,抓紧时间译制作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许国璋闲暇之余,把自己亲手种的荷兰豆送给友人等等。

    二、学季羡林的散文写作手法。

    他认为中国散文的最突出特点是同优秀的抒情诗一样,讲究含蓄,讲究蕴藉,意境,神韵,言有尽而意无穷,犹如羚羊挂角。中国的散文风格虽然各异,但是散文家的写作都是异常认真,简练揣摩,惨淡经营,造词遣句,谋篇布局,起头结尾,中间段落,舞步精心推敲,慎重下笔。

    他谈到自己是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无意中形成了自己对文章的一套看法,我把它提炼如下:

    1、感情必须充沛真挚;

    2、遣词造句必须简练、优美、生动;

    3、谋篇布局紧凑,浑然天成。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至关重要。

    5、写文章要长期惨淡经营。

    他拿写文章和谱曲做比,认为“写文应当如谱曲”,有一个主旋律,辅之以一些小的旋律,前后照应,左右辅助,要在纷纭变化中有统一,在统一中有错综复杂,关键在于有节奏,总之,写文章必须惨淡经营。自古以来,却又一些文章如行云流水,仿佛信手拈来,毫无斧凿痕迹,但那是长期惨淡经营终入化境的结果。

    这一段话,都够我揣摩很久很久了。

    三、赏季羡林的文风和人品。

    他的文章,语言平实,娓娓道来,返璞归真,质朴但又不失幽默,处处透着谦逊,读他的文章觉得行走在大地上,很踏实。

    他在很多篇文章里都不吝于谈到自己的缺点:一是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感情;二是不喜欢拜访别人。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后死者”,相对于已经仙逝的故友而言,所以有义务记下他们的面影言行,也感慨“删繁就简三秋树”,自己最近常给友人写悼念文章,那么距离别人给自己写悼念文章,也为期不远了,但是“老骥伏枥,志在万里”,自己还有很多计划要做的事情,要抖擞精神,多为让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

    他对自己的成就十分谦逊,认为人生在世,如果想要有所成就,须具备三个条件:才能、勤奋和机遇。自己如果还能算得上有些微的成就的话,主要是靠际遇,因为遇到了几位对有自己教导之恩或知遇之恩的恩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蓝心百合:好棒的分享!老师重要,伙伴也重要
        九月樱绯: @蓝心百合 对,国学大师的朋友圈确实不一般😜
      • b6fcf23e9c13:他的书我看很多,北大燕东园 未名湖的长椅季老带着猫咪常坐,他的博学让我倾倒,敬爱。
        b6fcf23e9c13: @九月樱绯 嘿嘿嘿嘿,我不说哈😎
        九月樱绯:@勺园 我也看了很多他的书,质朴睿智,很耐读,我还写了一个关于他的爱情小故事,明天放上来:smile:

      本文标题:《君子如玉》:在逝去的时光里细细品读大师们的美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hp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