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学校在大张旗鼓地拍摄一个大课间的宣传片,估计是为了配合XDD说的“让孩子们跑起来”的应势之举。
于是,我们的校园沸腾起来了,青春活力的孩子们动起来了。初一初二造型环圈跑步,大环小环环环相扣,节奏韵律动感十足;初三六百人跳绳表演,手持彩练当空舞,眼花缭乱如轻燕;小学生则手持小国旗表演广播体操,屁股扭扭脖子扭扭,一起做运动……
沉寂了很久的校园里盈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空寂了很久的操场一下子人员爆满,成了欢乐的海洋。今天微风不燥,阳光正好,青春的汗水在排练中闪光,围栏上的扁豆花也在风中舞蹈,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
我们的活动将持续到周三,每天两节课排练,然后请人用无人机拍摄视频,再后期制作,估计能做的美轮美奂。
想想孩子们多久没上过体育课了。
疫情下开学,师生全都小心翼翼的把精力投入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再努力。
暑假开学了,依然不敢放手上一场酣快淋漓的体育课,把汗水倾洒,让笑声传遍校园上空。
再往前想想,多少年没有一场运动会了?
多少年没有课外活动了?
多少年没有兴趣小组各显其能了?
记得我读小学时,每天都有活动课,踢毽子跳绳跳房子,老师和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每周都有劳动课,秋天去山里捡树枝生炉子,还要去地里找寻遗落的花生黄豆,至今依然记得那时秋高气爽秋阳杲杲,天闲云淡,田野一派丰收景象。
我们还有特长班:操场上,跑步的同学,正在用脚步丈量着与梦想的距离,上演着一幕幕速度与激情;扔铅球的,扔铁饼的,跳高跳远的,每个人脸上都神采奕奕,竞争向上,积极进取。
有时候还有师生篮球赛,我们在外围一圈当观众,常见老师同学在球场上拼搏厮杀的大汗淋漓,场上场下欢呼一片,兴高采烈。
我这样运动细胞不发达的,就去乒乓球班,我现在还敢拿起球拍,抛球发球,正手攻反手攻,削球扣球,全是那时候的老师不厌其烦的教导我而成的。
当时我们学校还有一位北京知青给我们上音乐课,标准的北京普通话字正腔圆,洋洋盈耳。她声情并茂的教我们唱《我的祖国》《红梅赞》《上学歌》等歌曲,快乐的心像快乐的音符在云端里飞翔,带给我们一阵阵心灵的悸动。
我读的初中是一所偏僻的乡下中学。
我们学校后面有座小山,四季常绿的松树林松涛阵阵,枫叶红雁南翔的时候,我们的课外活动课可以到后山自由读书,朗诵,玩耍。
我记得我同桌最喜欢朗诵那首诗“雄鸡一唱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时那夸张的表情,也记得我自己就在那座山上看《高山下的花环》时为之感动而流泪的情形。更有一个女汉子带着《武林》一书,对照书本一招一式练习霍家拳,那时最流行的电视剧是《霍元甲》。
九十年代初我在实验中学教书,那时候的学习也比较有趣。上课前我们一起朗诵,讲故事,下午的课可以唱歌提神,老师唱学生也唱,还可以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鼓点到谁那里停下来,谁就背诗,读作文,分享一本好书给大家。
那时候我们还有文学社,每月出版一期作品集锦名曰《菡萏吐蕊》,并在全校发放,每人一本,让每个小荷崭露头角,留下青春的纪念。
老师们课间可以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甚至学校还有健身房,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可以去锻炼身体,挥洒汗水。
那时候总感觉学校的日子是丰富的,是快乐的,是充实的。校园之内,你能感受到活力,能感受到激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变得枯燥乏味。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围绕着考试为核心,跟着考试指挥棒团团转转。
直接的做法就是没有了课外活动,取消了所有不考试的科目学习,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做题,除了做题还是刷题。一切文体活动销声匿迹了,有人考察除外。
晨会午会时间再也听不见欢乐的歌声,取而代之了老师讲课的聒噪之音;操场上再也不见孩子奔跑的身影,除了体育课,而体育课经常被以体育老师有事为由变成了语数英。偌大的操场上,空荡荡的;那些体育器械,也是孤零零的。
孩子们利用课间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赶作业。入校即学,入班即学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要多惨烈就有多惨烈。
老师们中有特长的人很少了,除了工作上的事情,老师们也没有什么文娱活动可以开展了。从早到晚,你能感觉到那种沉闷,那种单调,那种枯燥,那种乏味。师生们的活力和激情,再也不复从前。
师生们每天每天,都围绕着试题成绩而负重前行,学校里那些丰富多彩的日子渐行渐远了。
曾经那样的日子,总是叫人留恋、叫人想念。
补记:
我们排练这次大课间活动,拍摄完成后会用好几个星期的体育课来补课,孩子们将有好几个星期没有体育课可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