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市场陌生人之间也存在通过爱心互相帮助的情况,比如说慈善市场和慈善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又如何呢?
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威廉伊斯特利曾经在世界银行工作16年,担任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要知道,世界银行并不是银行,而是国际扶贫机构,其宗旨是给世界上的贫穷国家提供援助,帮助那里的人民脱贫致富,对于这个扶贫组织的机构,写过一本书,《白人的负担》。他在书里说,在非洲,如果每个儿童都能拿到12美分,打上一针疫苗的话,死于疟疾的人数就会减少一半。但过去50年,西方对非洲的援助高达二点M美元,却没做到这一点,同样,如果圆柱金当中有三美元,能够达到每个妇女的手里,而且死亡人数又可以减半,如果妇女能够拿到三美元买蚊帐,那么大量的疾病就可以避免,但是这些也都没有做到。不能说世界银行官员的爱心比较弱,把事情办砸了,更不能说英美出版商的爱心特别强,把事情变得很有效率,我们在前面讨论亚当斯密的人生讨论时,就已经谈到人的爱心,其实差不太多事实上原因并不在于爱心的强弱,而在于行善与商业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1.缺乏反馈机制,最重要的一点是,市场有很好的反馈机制,而扶贫行善则没有。
2.委托代理问题,许多,负责行善的人,由于花的不是自己的钱,认真成就就会大打折扣。
3.所托非人问题有很多地区的贫困,恰恰是由当地政府造成的,而国际扶贫机构却把钱交给这些造成贫困的政府,如果依靠这些政府去扶贫,可能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4.养懒汉效应 扶贫会造成人们的依赖和懒惰,人们不愿意自己去努力,也不愿意再去尝试和奋斗,相反,人们努力的不是力争上游,而是力争下游正确的是怎样才能保住贫困地区的称号,怎么才能持续获得援助
由于存在上述几个问题,行善扶贫的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商业行为,由于市场机制协调和鼓励人民分工合作,大幅持续而高效的改进了的福利,环顾周遭的生活,我们每天都要依靠大量的陌生人给予的“慈善”,那就是商业商业从根本上大幅度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