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11743/1da862bb642f0307.jpg)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翻一遍乔治.奥威尔先生的《动物庄园》。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不良嗜好,即便我自己,也是稀里糊涂。
也许,可能,好像,真如某君所说,是因为我“深陷到自己的哲学世界无法自拔”了,所以很需要他来“可笑”一声,自然,这“可笑”是为了我好,因为任何沉溺的灵魂都需要得到拯救,无论沉溺在哪里。
但很可惜,这“可笑”的一笑并不如雷,所以不曾贯耳,我还是对自己隔段时间就翻《动物农场》表示出极大的疑惑。
难道是因为这小说很短又很出名?但这理由终究牵强,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以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同样既短且出名,可我好歹捏着鼻子翻了两遍,便恭恭敬敬地将他们“束之高阁”,让两位世界闻名的大师和我家那块籍籍无名的的钟表一样“悬同挂壁”了。
这种行为,对某些患有“大师尊重癖”的人士来说,实在是有些“不够尊重”。毕竟,大师都是需要“尊重”的,挂上墙壁已经不对,和钟表挂在一块更加不对,何况还是籍籍无名的钟表,简直成何体统!
于是,胸中原本就多动的“三尸神”这次更有了“暴跳”的理由,不尊重大师岂能容忍?必须要暴跳过来,好好给“我这种人”来上一堂堂堂正正的“道德尊重课”。为“不道德”的“我这种人”普及“起码的”的道德和尊重,当然也是道德课表里必修的一种。
尽管,你也不知道他们的“道德课”是从哪里学来?导师有哪几位?导师评了教授否?课表是怎么安排的?究竟看了《论语》没有?考了多少分?……
问号虽然很多,但你最好在没人的时候偷偷“腹诽”一下,否则一旦开口问上一问,那么很容易就会因为“不合”他们的“时宜”,被视为惑众的“妖言”的。
遇到妖言,那还有甚话说?无论之前是不是道士,此时也要拎来道袍,戴上假发,摇头闭目,嘟嘟囔囔什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了。
倘若请不来太上老君,那也无需着急。道德家中的聪明人,案头还摆着《三国演义》-据说这本书向来是以奇计见长的-也果然没有失望,仅仅翻了两回,就看见里面的朱大人给出了锦囊妙计,原来斩妖并不一定非要麻烦太上老君,“盛猪羊狗血并秽物准备”即可。
既然朱大人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于是丈八长矛一挺,胯下两腿一夹,即刻拍马而来,呜呜呀呀:妖孽,还不速速束手就擒!这清白人间,这朗朗乾坤,岂容你等宵小妖辈胡言乱语……
噼里啪啦,如此云云……
倘若你要是告诉他们《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那就更不得了。原本只是“准备”的“猪样狗血并秽物”这下子正好可以不吐不快了,因为《三国演义》也很伟大,也不许怀疑,也必须尊重。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