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无病呻吟吗?还是从舒适区到学习区,改变固有的思想认知,很“痛”?
为什么用“痛”来说事,因为你不断要和过去告别,不断要更新自己。电脑更新需要几分钟或者几小时。人的“更新”,可能需要几年,甚至一辈子。
条条大路都可以走,你为什么偏选了这条会痛的路。我也不知道其它会不会更痛,在前行路上,逐渐懂得收获的淋漓尽致,让人觉得没白活。
学习生涯规划的一位同学,最近关注到她,源于她的一篇招生的文。虽然在课堂上不在一组没什么交集,印象中,她上课积极主动,行动力超强。在文中,才得知她中专毕业,在广州再到深圳打拼,过程中充满荆棘,最难的时候怀疑自己行不行,如何肩负撑起一个家。在过程中,她坚信一点,学习成长可以改变一切,请教高手阅读书籍参加培训,逐渐架构了知识体系,开始往外输出,读书会,成长营。
最终,在深圳,安家立业买房,那一年,她23岁。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她的起点很低,却不限制她向上的力量。她的故事机很励志,未来可期。
大部分人还在安逸的打着游戏、追着网剧,一般感叹什么虚度,一般计较着工作生活的不公。哪有那么不公?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24小时。
我也想成长,我也不想拖GDP的后腿。可是我家里没有背景,我又没有学历,又没人带我,又怕吃苦,又怕脱离朋友圈……连“穷”都不怕,还有什么好怕的?

很多人就这样被骗了一辈子,不是我不行,是运气不好。
这样的人后来做了父母,他们一点没放弃当初的理想。我不行,还有下一代呀。娃,你要好好学习,你是我们家的希望,你一定要出人头地,你一定要挣大钱……。
当我们把期望放在他人身上,我们的喜怒哀乐也就失去了掌控。失控可以由任何因素影响,环境、天气、一句话、一件事、一个眼神,他怎么能这样对我,你应该这样对我,为什么有钱人就是运气好,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比你强……
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成长经历、学习方式、工作性质、生活环境、同伴影响等等,如果你的方式让你以及你身边的人不舒服不舒适,我们可以不可以换个方式思考,或者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
你明明在讲励志故事,为什么又去说什么掌控、认知问题。
这的确是一个个例,为什么能活出她想要的样子,我想我们身边肯定还有很多和她学历、家庭差不多,甚至比她还差的都有。认知不一样,她觉得她行,她从未放弃学习,她从未停止成长,她态度不卑不亢,她一直在行动。
易仁永澄在年目标管理里曾说:“人最容易陷入三个深坑,无能、无力、无资格”。当我们认为我们行,我们充满力量,当我们自己都否定自己,关上心门,别人想帮你都无济于事。我们的认为固化我们的认知。
人要成长就要避开这三个深坑。学会认可自己,从自己擅长的开始行动,每一次完成肯定自己激励自己。对自己说:我行,我一定行。
别让有限的认知限制发展。
如何更新我们的认知。
读书、识人、行走,一直在前行,一直在适应,一直在变化,不断突围不断更新不断前行,总会走到不一样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