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7633/6d9760dc42ab21f9.jpg)
我曾闻泰戈尔《飞鸟集》中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让我知道了生与死就是自然的轮回,一如这春夏秋冬,便代表了人的生老病死,生是新生、降临,死是凋零、回归,老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病是对于成长过程的梳理、总结,生死可以只是短暂的一瞬,老病却需一生的漫长岁月。
夏花与秋叶,多么美妙啊,生与死,想来也同样如此。
更遑论老子《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是没有仁与不仁的,祂对待万物都是一样的。
我还认为死亡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且是唯一的平等,不会因为天灾人祸的意外而改变,甚至不会因为人与动物的不同而改变,毕竟那是人生四大之一啊!
谢谢,我的想法表达了一部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7633/bc5cfabb8706b270.jpeg)
昨晚,一个陌生朋友说前两天爷爷还好好的坐在床上,还对他说了一句“你就这么忙啊!”
昨天,他接到爷爷辞世的噩耗,整个人感到一阵眩晕,他从来没有想过爷爷走了会怎样,可死亡竟来的如此猝不及防。
他很自责、愧疚,没有敬到晚辈应有的孝道,“自己如果当时留下来陪陪他,是不是他就不会走了”云云。
对于此,我只说:也许会,也许不会,说句大不敬的话,人死如灯灭,老人家的死留给生者的与其说是自责、愧疚、悲痛,不如说是警醒、反思。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一同提高的,是愈来愈高的物价。基于物价的提高,人们的工资也相应提高,然而终究只是杯水车薪,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奔波到外地打工,难免导致老人家没有儿女陪伴,日渐消陈。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一直是人类社会居高不下的难题。就如何使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得到更好的赡养,能够开心、快乐,甚至走的时候也不留遗憾?
早前我曾看过一部电影,剧情大概是一个年轻人从事的“陪聊”工作,主要服务对象是一些空巢老人,他让很多老人体会到了儿女陪伴的温暖,自己也颇为满意。然而,他却忽略了家中老母亲的感受,只知道一味地给老母亲寄钱,买一些保健品,就认为老人家很开心,他每天的计划安排很紧凑,甚至陪母亲的时间都精确到了分秒的地步。
“你所谓的现世安稳,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话没有错。在年轻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老母亲用儿子给的钱去找了一个和他同样职业的年轻女子,女子每天陪老人聊聊天,让老人感受到了久违的天伦之乐,老人每每说道自己的儿子,眼中的光芒就从没有断过,当她说道儿子的工作时却不知从何说起。当年轻人发现了老母亲的行为,他向母亲谈到了自己的工作,老母亲当时是吃惊地、不可思议地看着他,甚至说“儿子,妈给你钱,你别去陪别人了,你陪妈吧,啊?”
到这儿我也不想再说下去了,虽然剧中年轻人前期的行为有失妥当,但“陪聊”这个工作确实不失为一个解决空巢老人孤独问题的方法。当然“陪聊”工作的成本太高,但也有权益之计。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7633/1e707c2833d44d53.jpeg)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礼仪之邦”,中国古已有之,自汉朝以来历朝历代推行以孝道,虽有巩固统治之嫌,但也无可厚非。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孩子们受到的教育不能只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还得有社会实践。况且家家都有老人,年轻人长大以后难免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怎么才能更好地照顾日益年迈的老父母?
学校也应该在繁忙的课时中每周余出半天时间,让孩子们能够去到社区、养老院等等地方做义工,在与老人聊天、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吸收到的知识只会更多。孩子们在和老人互动之余,接受到的是人老了就会孤独,就会自我反思,自己的爸爸妈妈老了岂不是也会这样?他们为自己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生,当他们老了,竟然会没有依靠吗?当这个问题存在的时候,孩子们就已经在心里埋下了敬孝的种子,这不失为一种进步。
“位卑未敢忘忧国”人口老龄化的危机越来越紧迫,综上所述,便是我对于解决此事的一点建议。
小儿之见,难登大雅之堂,有失妥当之处,望诸君能予以斧正,在下不甚感激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5547633/7a9f7bbbb402cae9.jpeg)
明日即是元旦,在下提前注诸君元旦快乐,新的一年阖家欢乐,吉祥如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