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也会这样?
遇到不好的事,就觉得自己倒霉。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觉得自己没用。每次想做出改变,定下目标却一直不行动,一天过去,晚上躺在床上心里会愧疚,觉得自己无可救药。然后又为了逃避心里的愧疚,玩手机,熬夜,新的一天,由于没有精神,继续躺平。
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加重精神内耗,让人觉得自己就是没用,活该一事无成。
我曾经也是这样想,总是责怪自己。后来我终于明白,与自己相处,是一门学问,更需要包容与鼓励。
1、悦纳自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总是和自己遇到的每个人比优势,会迷失自己。
主持人吴昕,读书时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秀,主持的功力也不差。但在加入拥有许多优秀主持人的快乐大本营后,她只看到别人的优秀,在别的主持人的对比下,逐渐失去自信。一次跨年演唱会,由于时间原因,她的节目被砍,这也让她难以释怀,更加怀疑自己,加深痛苦。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在文学上才华横溢,却在官场毫无建树。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别人比长处有什么用?别人又不能代替我做事,我只要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就足够,这才是属于我的。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当别人比我们优秀的时候,我们不能责怪自己没用,而是要这样想,他(她)真的很厉害,有哪些优点值得我学习?学习以后,我是不是能变得更优秀?
如果我们自己做错了事情,第一件要做的事,不是急于责怪自己,攻击自己——我为什么要做错事情?我怎么这么笨?
我们应该想,错了就错了呗,指责自己又有什么用?放松心态,理性分析:为什么会出错?是哪里出现问题?需要如何改进?要注意哪些问题?
遇事责怪自己,会使自己情绪消极,更加耽误事情。唯有接纳自己,理性分析,继续前行,阳光才能照进心底。
2、让利自己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习惯给自己定下目标,必须完成,命令自己,必须几点起床,今天必须完成几件事。一旦没有完成,就可能就会产生后悔、懊恼等消极情绪,责怪自己不够自律,有拖延症,该做的事情不做……
这就是我曾经的想法,一边责怪自己,一边急于摆脱这种情绪,选择逃避,然后放纵自己,玩手机麻痹自己,最后在空虚中又不由地感觉后悔与愧疚。造成恶性循环,事情没做成,时间也耽误了,玩乐也不开心。
可是,假设我们这是和别人相处,让别人给自己办事情,我们会这样命令别人做事吗?
求人办事,需要利益让渡,商量着来,软语相求,就算办不好也得说上句谢谢,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相处之道。
那么,我们自己做事,就不需要遵循这条相处之道吗?我们也要学会和自己商量事情,哄哄自己,给自己让利。比如:今早7点起床,就能吃顿更丰盛的早餐。不做完这些事,玩手机也不安心,不如先把事情完成,再开心地玩手机,还能多玩一会。
若是事情没有完成,也不要责怪自己。给自己一个抱抱,抽时间把事情做完,就可以。对待自己宽容,就是爱自己的开始。把自己当成平等的人,客气地商量做事,总是命令自己,消极对待,只会耽误事情。
3、鼓励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模式,别人做得好,要鼓励别人,别人做得不好,要选择性鼓励,或委婉地指出问题。
可是我们自己呢?自己做得再好,却毫无表示;一旦做得不好,就责怪自己,攻击自己。长此以往,做事时感觉不到快乐,影响做事的积极性。我之前的想法就是,我为什么总是害怕和别人说话?我太胆小,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久而久之,我就更加内向。
我们真的就没有优点吗?为什么不夸奖自己?
因为,在我们代代相传的教育里,已经让我们习惯于谦虚,习惯于做好是应该的,做不好要反思。
但是自卖自夸又没有错,自己做得好,我们应该夸奖自己,给自己奖励。做得不好,那就不好呗?我改正不就可以,又不是生死大事,为什么要指责自己,攻击自己?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就事论事,拒绝攻击自己,精神内耗。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学会关爱自己,包容自己,正确地与自己相处,才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