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中国历史的独特性 3
前一节我们留下了一个小尾巴,说中国和欧洲国家形成过程的不同,造成了中国和欧洲社会面貌的不同。那么,如何不同呢?
第一,传统中国社会是整齐划一的一元化结构。
中国大一统大王朝的面积极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为了保持国家的一元化和一致性,大一统王朝通常会对全国进行格式化的整齐划一。
但是这样做也有代价。在中央集权制下,因为皇权的独占性,君主通常对地方社会的动态发展表现出恐惧,对其他社会力量始终处于压制防范状态。因此总是采取"消极性带防御性"的做法,"维持各地区的平衡,一般迁就经济落后地区"。比如很多朝代经常命令大片区域种植同类作物,结果加重了社会的负担,造成经济倒退。
大一统王朝制定政策,出发点总是"便于君"而不是"便于民",因此经常在全国范围内远距离大规模征调人力资源,被征调的百姓花在路上的时间甚至远远超过服役的时间,大大加重了民众负担,秦朝的灭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此大一统体制一方面维持了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长时间和大面积的和平,另一方面却也限制了社会变化发展的空间,也压制了地方的效率。
而欧洲因为一直没有完成统一,各民族国家出现强烈的竞争态势。"中国的皇帝能够并的确发布过一道道对其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小国林立虽然动荡不休,但另一方面使得各地的活力得以发挥。
第二,中国传统王朝的优势是能够集中力量,但是集中后的力量,用于提供公众服务的并不多。
我们看传统时代的财政结构,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皇室和贵族们的消费,另一个就是供养军队和百官,用于民生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
欧洲的中央集权是在自治城市和商人阶级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君权又受到更多约束,君权通常不得不为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政府,汲取能力也很发达,但是英国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公共工程的修建以及转移支付,政府的投资和转移支付带动了国内其他投资的上升,这对整个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历史研究显示出,政府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而改为更多地提供公共物品是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条件之一"。
第三,正是因此,中国王朝出现了周期性的崩溃。
与中国君权缺乏有效约束伴生的,是官僚系统非常庞大,权力同样缺之有效监督。如我们前面读过的,中央王朝每汲取到1分税赋,官僚系统可能会额外贪污10分。
因此中国传统王朝到中后期,总是出现汲取能力过度的问题。皇帝穷奢极欲的同时,官僚系统更侵吞了大量财富,结果是"皇帝与官僚共享物质财富",导致一个王朝建立不久就迅速陷入大面积腐败当中。
由于中国传统王朝的汲取成果不能为社会共享,用来促进经济成长,因此这种过度汲取总是表现为压垮脆弱的小农经济。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中。没有妥协性渠道,要解决问题,只有通过战争,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
欧洲在持续的小规模的动荡中发展,人口发展曲线比较平稳。而中国大一统王朝总是"脆断",崩溃所造成的周期性人口损失,要远超过封建制的西欧。
中国历代很多思想家都发现,在周秦之变后,中国社会的运转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特点。封建制下,最高统治者一个人的失德,不会带来全天下的崩溃。因为各地并不在统一领导之下。而到了郡县时代,皇帝一个人不靠谱,全天下都要跟着遭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