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去阴翳
禅寺的地板,总是一尘不染,光可鉴人。
那是因为被称为云水的修行僧们,一天打磨好多次。
不是因为脏了去擦拭,他们通过擦拭地板,来拂去心中的阴翳。
禅寺里一年里有两次“制中”,禅僧们进行集中修行。
一次大约一百天。修行僧的带头人每天早上三点起床,洒扫庭除的工作是别人的两倍,确实很辛苦。
但是,作为领头人带领众僧完成了集中修行的人,他的表情明显有了变化。那是一幅没有迷惘的凛然表情,一副拂去了心中阴翳的表情。
公司的办公桌亦可,家里的镜子也行。并非因为脏了去擦拭,就算是擦拭你的心灵,请你每天都去擦拭。
如果养成了那样的习惯,你心中的阴翳,自然而然地也就一扫而光了。
我们的心灵原本就像镜子那样光洁美好,人人心中都有佛性。但是,在生活过程中,那面光可鉴人的镜子沾上了多余的颜色,不多久就蒙上了阴霾。这就是所谓的执念与成见。
那就像赘肉一样附着在你美好的心灵上。
为了去掉这些赘肉,请你首先拂去心中的阴翳。
及早修理
逢四逢九的日子里,和尚们要沐浴剃头。实际上,这天也是修理身边损坏了的什物的日子。
若是衣服破了,就要缝补。有些东西快散架了,就尽力修好再用。
用了多年的石臼,楞槽磨损已经不能用了。但我们禅僧不会把它扔掉。
即便已完成石臼使命,接下来还可用来做飞石。
珍惜物件的生命,那也是禅的精神。
修理物件,和修复心灵颇为相似。
有了破绽尽早修缮,一定能回到原来的样子。
弃之不管,到了无从修缮的地步,事情就无法控制。
人的内心也与此同理。
坏了的东西要尽快修理,不要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把鞋子摆正
从过去就有人说:“看一眼玄关,就知道那家人的生活。”
如果玄关的鞋子摆得整整齐齐,门口打扫得干干净净,那家人的生活也一定井井有条。
若是鞋子脱下来什么样就什么样,满地都是从外面带进来的泥土……
住在那座房子里的人,也一定邋遢。
想把鞋子摆齐,但住在公寓里,空间狭窄毫无办法。
玄关反正要脏,收拾有什么用?
心里那样想,最后就是爱怎么脏就怎么脏,由它去了。
生活的破绽,就始自那样的小事。
脱下鞋子摆齐,这个事情,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轻视。
鞋子乱,心则乱。
“脚下照顾”。
看自己的脚下等于照顾自己的内心。
每天大喊一次
最近,你大喊了吗?
大喊有益于身体,可以缓解精神压力,消除精神紧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心生迷惘。
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只是一味地在脑子里兜圈子,最后自行得出的结论就是自己不行,马上就心灰意冷,意志消沉。
那个时侯不要胡思乱想,只须大喊一声“喝!”。
在中国的唐代,曾有一位大嗓门的僧人。
据说那位僧人大喊一声“喝!”,周围的僧人耳朵三天听不见,连眼睛都发花了。
但是,据说有人就因为那一声断“喝”而开悟了。
对人生感到迷惘的时候,请对自己大喝一声。
自己鼓舞自己的内心——那是驱散迷惘的最好的办法。
一天发呆十分钟
一天之内,你有没有什么都不想的发呆时间?
请你不妨试一试。
当你想“我什么都不要去想!”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想什么了。
实际上,什么都不想,是很困难的事情。
禅称之为“无的境地”。
发呆时,有各种念头掠过,其实也没关系。
只不过,不要让浮上脑际的事情停留在那里,而是让各种杂念顺势流走。
脑海里浮出了负面的事情,暂且不要把它留在脑子里。
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从现实中逃离。
人的大脑不可能永不停歇地思考,一定需要休息。
哪怕十分钟也行,请你进入“无的境地”。
仅需如此,你的内心会变得非常轻快。
等待
现今这个时代是越来越慌张了。
快速化不断加剧,在迅捷便利的另一方面,人们也在失去等待的心。
向对方提出了一个要求,若三十分钟没有回复,就开始坐卧不安。
我们真的需要那种“快速”吗?
一条小路上争先恐后,难免会肩碰肩。
排队时为了争那几秒钟,谁先谁后就会起争执。
如果我们都有一颗等待的心,又会避免多少这种无益的争执啊!
区区几秒钟就可以。
人要知道“等”。
如果你能等,有时还会遇上幸运之神的惠顾。
如果你心里有了等待的余裕,一旦幸运女神来到了你的面前,就可从容不迫地得到幸运。
日常生活中,即使你有万般烦恼,心中也要有“等待”这稍许的余裕。
那会使你的生活,变得超乎想象的丰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