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程晓堂教授的讲座《如何依据新课标使用现行教材组织教学》和王彩霞教授的讲座《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基于已有的知识,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有意义的探究。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问题的解决,这就为英语课堂活动指明了方向。英语学习不只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更应该是通过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创新迁移类活动,以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
王彩琴教授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为例,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活动,王教授以职业规划和追梦未来这一主题为引领,任务设计是“人生规划 立足现在”。在语言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之路。这是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导向的英语学习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898471/a7fe635e961bb7c6.png)
程晓堂教授也是以案例的方式呈现如何利用现有教材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教材已有活动多为细节性问题,为设计有关语篇整体内容的问题以及讨论语篇本身主题的活动,因此程教授建议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语篇整体理解的讨论活动,增加一些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
以下是课标对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相关描述。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
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于学习理解类活动,教师要把握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教师通过感知与注意活动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学习主题之间建立关联,发现认知差距,形成学习期待。在此基础上,教师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从语篇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
关于应用实践类活动,教师要把握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基于所形成的结构化知识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应用等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加深对文化意涵的理解,巩固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学习理解类活动到应用实践类活动的进阶既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多次循环完成。
关于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要把握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的要求。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与作者或主人公的态度和行为,开展推理与论证活动,学会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把握语篇的结构,发现语言表达的手段和特点,并通过分析和思辨,评价作者或主人公的观点和行为,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观念,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