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才干就是你的优势
你肯定也有类似的经历:读了很多干货、却发现没什么用;看了很多书、也认真做了笔记,过段时间就忘得一干二净……
有人嘲笑说:读书有什么用?不读书一样可以过的很好!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说句打击人的话:读很多书、记很多笔记,这种学习方式,是用来应付考试的。
如果我们仅仅是“读书”这一种方式来学习,越努力、就离“书呆子”这个目标越近。
针对“才干”的提升,才是最有效的。
古典老师在他的书中提到了“知识、技能、才干”这个模型,出自外国的某篇学术著作。后来,这个模型被很多咨询师作为范本来讲述。
在这个模型中,知识是最底层、也是最容易被获取的东西,它必不可少、但仅仅靠它却是没办法掌握某个技能的。
正如我们通过读书,可以获取很多关于篮球的知识,但哪怕学10年、20年,还是不可能成为篮球运动员。
因为,技能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同理:哪怕我们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翻20遍、或者干脆背下来,也无法成为高效能人士。
原因很简单——缺练。
那么,才干是什么呢?
才干,是超越了知识和技能的东西,它包含一定的天赋,也是能通过自己努力可以改变的。
我们必须承认:音乐和美术是需要天赋的,有些人天生就对声音、对色彩很敏感,能够辨认出普通人看不出来的细微差别。
但同时,要成为音乐家,也是需要后天的刻意练习。郎朗、李云迪能成为钢琴家,依靠了一定的天赋,但更多的是练习、没日没夜的刻意练习。
打个比方:知识可以让你在某个领域取得60分的成绩,刻意练习能让你得到80分,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特别刻苦的人,可能会考到90分;但你想要拼90-95分,那就得看天赋了。
剩下的5分,我觉得应该留给运气、和临场发挥。
所以秋叶大叔他们才会说: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远远没到“拼天赋”的时候。
知道了知识、技能、才干之间的区别,我们可以聊聊“如何发现才干”这一话题了。
如何发现才干?
屏蔽干扰:在适合你的环境中思考自己的才干——你想做什么?
获得反馈:你自己的反馈、朋友的反馈、上司的反馈——你适合做什么?
才干有很多,包括你自我感觉良好的、别人认为的、你和别人都不知道的才干。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第三种方式:尝试不同。
我曾经收藏了很多周杰伦的DVD录音带,里面有他举办演唱会、拍摄MV的花絮。杰伦说:我在拍的时候,就尝试让我的化妆师也来担任一个角色;结果发现,他们还演的不错!
有不少才干被我们埋没,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就没有去接触和尝试。
刚毕业那几年,我在一家音像制品连锁店做营业员,负责管理那些明星的新专辑。有一次,一个叫保罗·帕茨的人吸引了我:此人是一个胖胖的中年大叔,并不是什么明星,长得也不帅。
新专辑的简介里,提到了保罗的经历,说他曾经是一个手机推销员,从小热爱唱歌,对音乐有着执着的热情。一天傍晚,保罗在网上看到了“英国达人”比赛的申请表,但他觉得观众会认为自己太普通和唱功一般,于是决定丢硬币来决定自己要不要去参加。结果,就是这次比赛,让他一炮而红。
尤其是保罗翻唱的那首《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为他赢得了不少粉丝。
别人给他的评价是:一个身材肥胖、其貌不扬的大众偶像,一个在女王面前献唱的业余歌唱家。
才干需要坚持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鸡汤。只要坚持就能实现梦想?当然不是。保罗的经历,还有运气的成分——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选择,然后把自己的积累不断地放大、产生一种“跃迁”的效应。
我们无法预知哪些事情能带来这种放大的效应,但我们可以去发现自己的才干,不断地尝试。以便当我们无意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之后,能有一个支撑我们的特长。
试想,要是保罗一心一意做一个推销员、不去练习唱歌,他能有机会参加达人比赛吗?
最后,别忘了:才干只包括一部分的天赋,还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