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远离世俗的修行,乃逃避的隐性形态。
老祖宗观星、祭祀,无甚道理。传统一直延续,展柜里保护严密的卜甲,保存至今时不时修复的占星台,具有民族神秘感的羌姆面具。礼俗跟时尚沾不上边,却最能体现礼教等级,文明程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12344/c67f0aa8974e7242.jpg)
在现实的礼俗中,人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具体的实现。——《中国哲学十五讲》
幸福常常与自我实现战线统一。超然物外,只为一事,浑然忘我的状态,于身于心皆益处巨大。领奖的一瞬快乐的感觉无限放大,获奖感言话毕,坐回位子,才是喧嚣的开始。社交活动占用了所有时间,吃饭睡觉外应酬的行程都能从清晨到黑夜。
忙里偷闲,弃去不必要社交,年少时学会择友,好的同窗与一名享誉十里八乡的老师,同等重要。闹市里寻一处清净地,挤出无人打扰的时间,巩固技艺从不懈怠,更不耽误。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12344/40d81d7b787c2a34.jpg)
不喜不必要的忙碌,也离不开群居生活。猿进化成人,血缘与习俗,形成部落,鲜少有独居山洞的“元谋人”。喜儿逃出了魔爪,住在深山了,长期缺乏营养,依靠野菜过活,乌黑的秀发日积月累的变成了银色。
活着就要与人交流,听君一席话,胜过自己埋头苦读数年。瓶颈期的突破,有时只需要一个环节的想通。支架进入血管,精准撑起阻塞的部分,血液又可以肆意的在血管中奔跑。急病需下一剂猛药,立竿见影,最怕的就是病根儿慢慢从体表渗入深层,药材名贵,治不好入了骨髓的病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