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思
缪浩文,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二
就着它的“名”写下这个题目,原因在于这篇本就想得“泛”。
我不知道自己何时有这些想法,但大概是知道的,是从数学上认识的。
当我开始想“世界的本质”时,我想,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百思之下,我想世界的本质是找不到的,或者说就在脚下,换言之,我们的理论追寻是一个循环。
首先,我们从一个概念入手——无穷。数学上y=tanx的图像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渐近线,这告诉我们它是无法与之相交,却在无限接近的,但是,这看似简单的认识背后存在着最为神奇的地方,如果我们运用极限的思想看待它,那么就会产生一个与渐近线相交的点,换言之,正负无穷会成为具体数字,更加奇妙的是二者相等,也就是说正无穷等于负无穷。如此,它就是一个循环。
本着这个想法,我们再去探究世界,因为无穷本就是自然界神奇的、言不清的东西,所以,它与我们要寻找的“本质”有着通性——不可言明性。由此,也算是一个规律——世界是个循环过程(假定成立)。
然后,从一个抽象的“无穷”到具体的事物上,我们去寻找一个最大的东西和最小的东西。很多纪录片中,都有讲述地球的渺小,这源于对宇宙的审视,那么,宇宙就是最大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宇宙的外面呢?我们已经想过“无穷”,那么自然知道,如果将宇宙看为无限,那么它就不能算是最大的,如果将它看为有限,那么在无穷之下,它一定不能称得上“最大”,如此看来,无法得到“什么是最大的”。那么,什么又是最小的?原子?可它又可以分为夸克,那么夸克是最小的吗?很显然它可以再分,无止尽地分下去,所以,也无法得到“什么是最小的”。可是,我们可以按照之前的想法来寻找,最大和最小的同一个物体,那么,如果我们将宇宙看为最大的,但是它为什么又是最小的?如果,我们将视角无限地升高,那么,宇宙会变得越来越渺小,直到成为最小的,同理,将一粒尘埃无限放大,它会像宇宙那样丰富。自此,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宇宙的外面是什么了,是像沙漠一般的,它的周围是无限个“宇宙”。再从沙漠中不断向上飞,又是一个地球,再到一个宇宙,又走出宇宙,又回到沙漠,如此,世界确是循环的。
这样循环的例子真是有无数个。又有人问:时代在进步,难道它是在往回走吗?它确是在向前走,但追求的,却是最本原的。我们渴望和平、绿水青山,这不就是原始无思想的状态吗?野兽的威胁看似不和平,但这是自然的和平,世界的和平,与人类文明不相干,更何况,人类文明的和平实现了,自然的、世界的和平却破了,真是因小失大。我们想要的优美环境、悠闲生活正是原始的状态,况且,如果那时没有思想,也就是无知的状态正是最有知的,因为人们有知识才会有不知,才会再追求有知,一直有知而无知地走下去。而无知之时,是充实的,是无追求知识的,才是最有知的。所以,追求有知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到最后所追求的状态竟是毁灭自己,使自然重来,重新建立一次和平,那时,人类会多么失落。
就是这样的泛思,以我十六年快十七年的处事经验和认识所想的内容,不乏会有很多漏洞,最明显的,便是我已说过“不可言明”,却试图言明。不乏可笑,却是我珍贵的痕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