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必然有破有立
可能有人说,这个标题首先不对,不存在这样的观点,这个命题是伪命题。
确实,在一般的概念中,议论文,是有破有立的,但未必破和立是同时存在的。比如说,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只有破没有立。只有立没有破的文章太多了,到处都有,就不举例子了。有破有立,先破后立,比较典型的是鲁迅的《拿来主义》。
然而,根据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来看,有破必然有立,有立必然有破。不破,就立不起来;同样的,立不起来,是因为还没有彻底的破,还没有真正的破了。破与立必然是同时存在的,即使作者没有说出来,没有去论证,或者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但肯定是存在的,凡理必有对的。
比如说,《读孟尝君传》,把孟尝君得士的论点破掉了,立起了什么?立起了真正得士的概念。当然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去看,得到别的结论,那就可以说是这篇文章的立论,只是各人的所见不同罢了,但总之是立起来了。
又比如说,那些只有立的文章,似乎没有破了什么观点,但确实有的。立起了新观念,必然会对旧观念有所破坏,这也就是破了。
可见,矛和盾是同时存在的,破和立也是同时存在的。如果我们看不见,也只是作者省略了,隐藏了,但我们不能说只有立没有破,也不能说只有破没有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说,在议论文中,有破有立可以理解,那么,在别的体裁中,又哪里来的立和破?
有的。比如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抒情的散文,作者把自己的高尚情怀立起来了,也把上层特别是皇帝心中的疑虑破除了。可能这个解释有些牵强,但这篇文章确实达到了破与立的效果。当然,还可以从别的角度去看,看到作者的破与立在哪一个方面,破什么,立什么。
在任何一篇文章中,破与立都是存在的。立是作者写文章的意图,破是作者写文章的出发点。明白这一点,对我们的学习和阅读理解,是很好的。
正是因为文章有破与立的功能,所以汪神童说,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