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被外甥女安利了《悲伤逆流成河》的电影,一个让人悲伤、压抑的故事,看到最后还有很多的愤怒,没有指向,因为人人都逼迫易遥跳河的凶手,人人有都可以说与自己无关。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总觉得意犹未尽,又去找了原著来看。郭敬明的文字一如既往地文艺、浪漫。这本书却有点写实,每个场景实在的让人压抑。
女主叫做易遥,是遥远的遥。她的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了,她跟着母亲在一条很小的弄堂里的旧房子里生活。母亲文化水平很低,做着说不出口的工作来维持自己和女儿的生计。电影中的易遥的妈妈长得不算难看,眼神却空洞的可怕,是那种生活在社会底层,用自己的身体赚钱的女人。
从易遥妈妈的角度看女儿,就是一个讨债鬼。她不停地咒骂女儿为什么还不去死,从来不会温柔地对待孩子。艰难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她情绪十分不稳定,这导致了易遥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敢向她寻求帮助,也直接导致了易遥在学校里的困局,被欺凌……易遥说,你们成长在光明的地方,当然不知道生活能有多么黑暗。
从一起长大的小伙伴齐铭的角度看易遥,可能是有一些喜欢,有一些同情。齐铭是学校的校草,班里的班长。很多情窦初开的少女喜欢他,包括转校生唐小米。而齐铭对易遥的好,也成了易遥后来被攻击的原因之一。虽然易遥不敢奢望自己能够获得齐铭的爱,虽然易遥亲口对齐铭说,你对我的好,因为太多了,习惯了,就会变得没有价值。
青春期的女孩子是极端自卑与极端骄傲的综合体,易遥尤其是。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她在邻居面前抬不起头,内心极度自卑。可是青春期特有的状态又让她在同学面前不愿意低头,讨好取悦那些明里暗里欺负她的同学,表现出极端的骄傲。
易遥喜欢齐铭对自己好,又担心自己的家庭出身影响到他,所以会表现出冷淡,排斥的样子。可是,当她第一次看到站在齐铭身边的顾森湘时,心里也是刀割一般地痛。
愿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温柔以待齐铭的铭不是明天的明,顾森西的西也不是希望的希。在人生最美的年华中,却始终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悲伤逆流成河。看不到明天,看不到希望。
电影中,易遥在使用自己被污染了的毛巾染上性病之后,无处可逃。不能跟妈妈说,她已经够难的了;不能跟齐铭说,他那么安静而美好;当然不可能跟老师说,不能跟同学说……看着易遥走投无路,我能够感受她内在的绝望。
再加上本来就喜欢齐铭,而把易遥视为绊脚石的唐小米的推波助澜,校园欺凌,以及那些吃瓜群众们的流言蜚语,最终导致易遥走向了轻生的道路。
比起书中易遥最终跳楼身亡的结局,我更喜欢电影的处理。尤其喜欢电影最后,易遥对所有人的控诉,你们都说我是杀人凶手,我没有杀人。可今天,在现场不在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凶手。
那些直接欺负她的男生女生,那些用谣言中伤她的长舌妇们,都在濒临崩溃的心灵上插过刀子,都对易遥的死有责任。
愿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温柔以待可是,若干年以后,这些人会忘记易遥,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他们会忘记自己曾经作为帮凶,杀害了一个豆蔻少女。
不是所有的青春都写满了美好,暗地里涌动着的人性的恶,也会在恰当的时候开出丑恶的花朵。
我看哭了,是因为电影和原著写女主的心理活动把握得准确,能够看到那时的自己。
每一个大人都经历过不同的青春岁月,在那一瞬间就内心波澜壮阔的年华,你的回忆更多的是什么样的?应该都是以悲伤作为基础感受的吧?
莫名其妙的感伤,弥漫着的不被所有人理解的痛,让我们的青春,充满了伤痛的回忆。
推荐原著和电影给大家。愿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能够被允许,愿所有的青春,都能被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