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创
现在怎么后悔都晚了,之所以自己没能形成体系化知识结构,是因为当初记性还好时却处在“交白卷”的时代,当时没有压迫性的基础学习便收不到好效果,而自己进不了高等学府也就成为自然事实了。好在生活是最大的课堂,因此就有了高尔基的《我的大学》那点感觉,由此的自我安慰也就无需怨恨知识贫乏的自己了。
时代与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个体人关系密切,当社会在你的社会化过程中刻意被引导“焚书坑儒”和批判某种传统思想时,纯洁的心灵无疑就烙印了某种反叛思想,久而久之,个性便被塑造成了狂野的形态。但现在削弱狂野心态而冷静回看历史时,无论是秦朝还是当代社会主义最初时段的思想及行为波折,对其妄断对错都显然不客观,关键要看它们对国家社会的生存、发展和再发展的这个根本利益的作用,无疑它们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是有益的,在当时社会中表现出了阳刚气质。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统治阶级当时创新的否定传统思想的峰值,放在民族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文明发展长河中看,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特定社会阶段的够级别的波澜而已,可见民族的主流文化和文明的深厚和持久性,而在这样深厚持久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础上,多么希望当代人的高强核心本质在特定的新时代背景下,能够迸发出对推动社会文明形态发展有益的阳刚之气和行为来。
虽然中学时代没能静下心来系统性地掌握基础知识,但也并不至于一无所知。对唐朝的白居易及其作品《 琵琶行》还是有印象的,他通过《琵琶行》中描述的那个琵琶女的命运,把自己不得志的宦途命运联系一起来表达内心情绪,其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半掩琵琶半遮面”,反衬了当时个体人该阳刚的地方并不阳刚。
昨天大半夜,有幸读了今日头条推送的《辛识平:“崇美” “跪美”的软骨头病得治》文章,它是来自当下最权威的喉舌平台发布的。我并不关心发表文章的辛识平其人是谁,我却很关注他的文章观点和表态是否具有阳刚之气。但当我读完了整篇不足千字的文章时,却发现带引号的文字总有28处之多,足见权威观点和态度很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掩琵琶半遮面”的感觉。读完了我也没客气,跟贴给了这篇文章一段留言:这样的文章不算硬气,非要戴那么多引号干嘛?直截了当点名让大家看看他们的嘴脸才好认识人。说白了,立场就是是非,在中国大地上渗透着许多替西方反华势力摇旗呐喊的民粹公知们,他们秉持的意识形态就是美国的自由、民主,他们吃着国家饭却干着美国权力关联属性模式主导者阶层想干的“颜色革命”中国的事。某方日记的写者、“资本帝国”的缔造者……该都是反社会主义民粹公知的代表吧,国家权威公示一下他们的名字让人民认识清楚。人辨别能力的提升在于核心本质作用于其选择什么立场,选择西方意识形态立场的人,他们人虽在祖国,心却骂着如爹妈一样的祖国,他们的行为却在做损毁祖国的事情。我是一个极普通的中国公民,今年疫情下没少拿笔揭批这些民粹公知们的阴谋。这里把话说得敞亮一点才好。
时代的时下民众被民粹公知们迷茫得程度够深了,说过这样下去就是整体国家社会的悲哀的话,但是现在看到权威喉舌机构,对“崇美”、“跪美”的民粹公知们,却发布这样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掩琵琶半遮面”的缺失阳刚之气的文章观点和态度来,这说明什么呢?在我眼里,透视现象似乎看到了当年白居易的情形。
2020.12.18.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