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来无事,网上闲闲逛游,冷不丁看到一段文字——“前段时间,网上热议,压垮一个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而今,网上又说了,彻底压垮一个成年人并使其永无翻身之日,只需要一个‘鸡娃群’”。
准确点说,只是其中的“鸡娃”一词感觉陌生甚至有点说不来的感觉。
“鸡娃”啷个嘛?
笔者家乡乃山西晋南,在敝地的方言土语里,“鸡娃(子)”有俩意思,彼此间互不影响。
一是指尚穿开裆裤的小男孩,傻小子,大致一两岁至四五岁间吧,也就是大家伙儿更熟悉的“光屁股”阶段。大热天时,这些小毛头甚至可以浑身上下光溜溜寸丝不沾蹿到大街上去玩,不知害羞,更无忌讳。见怪的目光可能是有点,尤其是家里有与这些“鸡娃”同年龄段女孩子的家长,肯定会有些嫌弃吧,但架不住“鸡娃(子)”们不止一个呀。老实坦白,上述的“鸡娃(子)”就包括曾经的自己。的确,那些火辣辣日头下屁颠屁颠的不少事儿至今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千真万确夹杂着一点点不好意思,但不是天太热了嘛。据心理学研究,大部分人的记忆打四岁开始。那就是说,笔者的那些“屁颠屁颠的事儿”都在四岁以后。那几岁开始有了隐私概念呢,天知道。
男孩子天生狂野无羁,一个还安分点,一旦三五个攒伙儿,那就是一个“捣乱”集团了。要么“扑通”一声齐刷刷跳进村内的泼池或村外的池塘里打水仗,哇哇大叫——哈,连脱衣裳的环节都省了呢,爬上岸时的赤裸裸自然也就坦然以对了。要么光溜溜围坐于十字路口画地为牢玩一种类似于围棋的石子游戏,意在阻挡大人们的顺利通过。大人们呢既不惊讶也不见怪,更有喜欢小孩们的大人过来时还特地蹲下来摸摸小家伙的“小鸡鸡”,动作自然亲切,仿佛己出,宛似寺庙里的长老抚摸小和尚的头顶现在的大人摸孩子的大头一样。上树下树时不小心磨破腿上的皮肤甚至更加娇嫩的“小鸡鸡”也不算啥稀罕事儿。
纯然一副“赤子”模样,对吧。
至此,各位大概都看出来了,“鸡娃(子)”者,盖指双股间“狗鸡鸡”毋需遮掩,不加覆盖的年纪,只指男娃。
“鸡娃(子)”的第二个指向是刚刚孵出的小鸡。准确说,“小鸡”指所有未成年的鸡,而“鸡娃(子)”则指破壳不久的小鸡。于祖祖辈辈的农家妇而言,通过集市,售出或买回些“鸡娃(子)”那是最常见的买卖。
再回到本小文开头的那一段引述,乍读之后,虽不明确“鸡娃”的准确含义,但十有八九指小孩子还是有感觉的,因为接连出现“成年人”如何如何的表述了嘛,而“成年人‘所对应的词语就只能是”未成年人“或小孩子了呗。而更可怕的是一个不请自来的臆想:不会是常年男性对小男孩的那种鸡什么犯罪吧?含糊其辞的那个罪名实在恶心,就不在此直接写出了。
当然,以上全然系笔者强加给“鸡娃”的胡说八道,跟正解几无关系。
而其正式解释是:给娃打鸡血,简称“鸡娃”。指目下父母们通过各种努力使娃成为升学竞争中的优胜者。当然,学龄孩子的家长也不全然如此,而只是那些焦虑不安的本身处于中产阶级的孩子家长,尤注重此事,更在意孩子的学习及其他方面成绩。地界呢,北上广深尤其意愿强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最多。
相关的几个新词语也顺便解释一下:
青蛙:也叫普蛙,成绩一般。
牛蛙:指一科或多科学习成绩突出者。其中数学成绩显著者谓之“奥牛”,英文厉害,能看懂英文原版书籍者谓之“英牛”。
素鸡:文化课成绩不算十分突出但素质教育成果明显,比如擅长演讲,口才好;娴熟多种乐器演奏或天生好嗓音;有书法绘画等特长或才艺。
好了,一切都清楚了,本小文开头的那一段引述的意思也就简单了:作为一个学龄孩子的家长,内心实在是太焦虑了,唯恐自家孩儿落于他人之后。
“鸡娃”焦虑简单点说就是:孩子要上最好的幼儿园,以增加上最好小学的概率;上最好的小学,以增加上最好初中的概率;上最好的初中,以增加上最好高中的概率;上最好的高中,以增加上最好大学的概率;上最好的大学,以增加找到最好工作的概率——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全力对孩子负责,而负责的全部诠释就是:让孩子的每一步都踏在最好的节点上.......
小文有点长了,了结吧。每一个家长对培养自己的孩子都有几乎与生(自家孩儿)而来的见识,谁也强求不得。不过,这样的“一切有为法”最终呢是“如梦幻泡影”呢还是“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就不好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