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里写“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前段时间,央一《人生之路》开播,显而易见,由陈晓、李沁、张嘉倪等主演的“部分改编自路遥中篇小说《人生》”的人生之路剧情上做了很大的变动。柳青为《人生》所做的开场序:“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路遥寄语,愿每一个初入社会的你我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认识。”
“作为青年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也不能通过邪门歪道去实现呀!而且一旦摔了跤,反过来会给人造成一种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
路遥《人生》原著读后感:读书是为了什么?高加林是文化人,读到高中,当过教师,笔杆子硬,吹拉弹唱样样行,心在广阔天地,不甘成为农民,在人生的岔道口,选择所谓的捷径,什么都没得到,还失去了巧珍。如果他没读过书,是不是就会甘于在田间劳作,甘于和他的父辈及乡亲们一样,扎根农村,做一辈子农民?
正因为读过书,见识多,追求多了,烦恼也多了,多到让他迷失自己。那么我不禁思考,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读书是认识未知世界的过程。我爱读书,也爱思考。
人生在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读书让我意识到自身的渺小与世界的浩淼,读别人用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凝结而成的心血,是多么酣畅淋漓的一件事。那么回到高加林,农村日子苦暂且不提,虽从小养尊处优,但毕竟是大山的儿子,一段时间的劳动也让他渐渐习惯。但读书使他认识了农村外的世界,繁华,文明,甚至高谈阔论国际政治,世界能源…
正因如此,村民的愚昧,看不到光亮的未来,才更让他窒息,拼命的想逃离又找不到出口,所以他抓住了亚萍,一条五彩斑斓的虹,而不是坚不可摧的桥。于是,他又摔得很惨,跌回原形…高加林忘了现实,忘了根,忘了本。人从一出生,便起点不同,赛道不同,能让人生的轨道变换的最公平的方式,就是读书。
读书,仿佛是火车换轨的按钮,使本来毫无交集,各自奔跑的人们,圈到一个赛道里共行一段,时间到了或者终点到了便又会各自换轨。加林通过读书,和亚萍共行了一段,就以为自己和她一样是天之骄子,他忘了他们的身世背景,生长经历的巨大不同…如果读书让人变得嫌贫爱富,急功近利,丢失本心,那还不如不读。
读书,应该让人更平和坚韧的面对不幸,在乱糟糟的生活中活的明白,在迷失方向时找到一段共鸣,即便无法改变命运,也应该在苦难中拥有热爱生活的力量。加林毕竟是读过书的,贫受其苦,穷不丧志,经历过,失去过,相信他还会有其他可能。
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悲喜自渡》里给出了关于如何自渡的建议,那就是读书。
读书,是为了自渡,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