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我是Sandy,今天是20200606,言值私享打卡第37天,今天继续接着和大家分享习惯的主题.
习惯四:双赢思维
有双赢思维的人能在交往中寻求双方获利、互相尊重。他们基于到处是机遇和富足的心态,基于“我们”而不是“我”来进行思考。他们总是通过向情感账户存款来建立与他人的互信关系。相反,低效能人士抱着匮乏心态,把生活看作是一场零和游戏,陷入对抗的心理。
习惯五:知己知彼(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
当我们怀着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问题的心态去聆听时,我们就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并建立友谊。这时再坦述己见、争取理解就很自然,也容易多了。理解别人需要的是体谅,而争取别人理解需要的是勇气。效能在于这二者的平衡或适当的结合。而低效能人士呢,常在没有理解对方的时候就先讲述自己的观点,不对问题做出客观诊断就盲目开出处方。
习惯六:综合统效
统合综效的人与对方合作,寻求变通后的第三种方案。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而是第三种更好的解决方案。统合综效的基础是尊重、赞赏甚至庆幸彼此间的差异,它是某种创造性的合作,1+1=3或者更多。低效能人士则试图在自己的形象中克隆他人,把双方的差异看作是威胁。
习惯七:不断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工)
高效能人士会不断在生活的四个方面——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更新自己,这将增加他们实践其他有效习惯的能力。而低效能人士没有自我更新改善的计划,最终将失去竞争力。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高效能?
其实,通过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就能大致判断出TA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是高效能的人。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消极被动的人则盯着“关注圈”不放,紧盯他人的弱点、环境问题和超出个人能力范畴的事,以至于愈发怨天尤人,受害者心理使得他们的影响圈日益缩小。
就像在前文提到的柯维夫妇儿子的经历,由于柯维夫妇过于担心儿子被人轻视,把整个注意力都放在了关注圈里,以至于倍感无助和焦虑,也让孩子依赖性变强了。后来,他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成功化阻力为助力,儿子也摆脱了失败者的心理,变得成熟而强大。
有些人总喜欢把“如果”挂在嘴边——
如果我还清了贷款,那我就没这么烦心了……
如果我的老板不那么独断专行…
如果孩子肯听话……
如果我学历更高……
如果我有更多自己的时间……
诸如此类的表达都意味着这是一个盯着关注圈的人,他们的行事是低效的。关注影响圈的人则爱说“我可以”,由内而外激发自己做出改变,从而成为高效能的人。
你是否觉得时间不够用?
06
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话来说,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想是预防型的,总能做到防范于未然。
这是因为,他们会利用紧急重要四象限,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从而提升个人的处事能力。
那么,什么是重要紧急四象限呢?根据紧急和重要两条坐标,一共分为以下4个象限:
第一象限:紧急且重要
这一象限包含危机、迫切问题和在限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任务,很多人都因为第一象限塞满了事情而疲于奔命,失去了工作和生活的意义。
第二象限:紧急但不重要
这一象限包含接待客户、某些电话信件报告会议等事务,还有公共活动,你可以通过委托他人完成来减轻自己的负担。
第三象限:不紧急不重要
这一象限包含各种可以让你来逃避现实、稍微轻松一下的事务,逃避型的人容易在这一象限耽搁太久时间。
第四象限:不紧急但重要
这一象限包含预防性措施、培育产能的活动,建立关系,明确新的发展机会,制定计划和休闲等事务,是你真正应该投入最多精力和时间去运营的象限。
所以,如果你想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就得学会说“不”,优先要事,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紧急与重要之间知道取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