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真理就在那里

真理就在那里

作者: 在路上_6b9c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11:39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向来敢说真话的张文宏(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因为“生病了别喝粥,要吃肉蛋奶”和“孩子早上不要喝粥,要吃鸡蛋和牛奶。”的言论而再次上热搜。

            此言论一出便招来争议,有人认为张文宏胡说八道一派胡言。当然,也有人高举所谓“科学”的旗号来为其辩护。

          那么该说法真的科学吗?我们不妨就从这次疫情来说起吧。

    报道清肺排毒汤

            在这一次疫情抗击中,中医药发挥的作用大家有目共睹,中药治疗效果非常突显毋庸置疑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出的“清肺排毒汤”救治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且没有一例患者转重症或危重症。而就在推荐“清肺排毒汤”处方的同时,专家还特别给出了一个提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次服完药可以加服“大米汤”半碗,若舌干,津液亏虚者可以服至一碗米汤。那么为什么这普普通通的米汤能被写进这次新冠病毒诊治方案中呢?

            其实,早在东汉时期,圣医张仲景《伤寒论》中有一名方“白虎汤”,主治清热退烧。

          白虎汤中只有四味中药: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其中大米充当补药的角色。大米能入脾经,可以健脾养胃,使汗液有足够的生化来源。米汤给身体补足了出汗的能力,同时濡养了胃气,而患者的胃气和饮食能力决定了疾病的转归。中医讲“得胃气而生,失胃气而死”。因此,这也正是大米汤能跻身在国家权威处方中的原因。

            西医出身的张文宏在这个非常时期站出来提出“生病了别喝粥,要吃肉蛋奶”。我猜测张教授也绝非是特意针对中医或者质疑中医处方,而只是本着自己对科学的认知有感而发。

            民以食为天,民生无小事。“生病了别喝粥,要吃肉蛋奶”,“孩子早上不要喝粥,要吃鸡蛋和牛奶。”到底科学吗?

            1983年到1989年间,中美两国的顶尖级科研人才:美国的坎贝尔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理查德·佩托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黎均耀、刘伯齐和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君石教授共同主持了一场针对癌症的研究。

            这项研究面极广,动用了65万名工作人员,研究了覆盖当时中国人口总数的96%,研究成果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也被美国《纽约时报》誉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

            参与本次研究的坎贝尔教授(T.Colin Campbell)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曾任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中一个科学家委员会的主席、美国营养科学学会会员、美国癌症研究所高级科学顾问和主要负责人。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

    坎贝尔教授

            坎贝尔教授经过数十年研究,在《救命饮食》一书中以确凿的证据揭示“肉、奶、蛋”以及动物性饮食与疾病的关联。在此对原文(译文)部分摘录如下:

    1、 最易罹患慢性病者是吃最多动物性食物的人,即使少量摄入动物性食物,也会有负面效果。以肉食为主的美国男性,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以素食物为主的中国男性的17倍!

    2、 酪蛋白不易人类消化(在牛奶蛋白质中占87%),甚至所有的动物性蛋白,可能是食物里致癌可能性最高的物质,能促进肿瘤发生。每日摄取15%至16%的动物蛋白,就可能启动癌症;降低动物蛋白质的摄取可大幅减少肿瘤启动。饮食含有越多动物蛋白,同时会使血胆固醇含量增加,也提高动脉硬化症、阿兹海默症和肾结石等等的罹患机率。

    3、牛奶喝越多,骨折率越高;植物蛋白的摄取量越高于动物蛋白,越不会出现骨折。很多的父母或孩童都不晓得牛乳和第一型糖尿病、前列腺癌、骨质疏松症、多发性硬化症、或其他自体免疫疾病有关。纵然证据显示乳制品增加骨质疏松的危险,但因攸关大笔金钱,业者或专家仍鼓励人多喝牛奶。

    4、大多数医生没受过营养学训练,也不知道营养和健康的相关性。在研究过程中,一再看到蔬食的好处与效果,远胜过医疗上所使用的药物或手术…若科学或医学界的人还对此不闻不问,那麼这些人不光是固执,更是不负责任。医生会动手术和开药,却不懂营养,因为他们根本没受过营养学训练。

          我们不清楚张文宏教授若看到这份研究报告后会持什么观点?但我们很期待张文宏教授早日拿出自己一份能够获得世界认知的科学之作来作为自己的佐证。这才是对大众固执地负责。

          至此,“生病了别喝粥,要吃肉蛋奶”这个讨论才刚刚开始。

          现代科学进一步发现,胆固醇(指不好的胆固醇)跟所有慢性病都有相当大的关联性。鸡蛋的胆固醇最高,其它几乎所有动物性胆固醇都非常高。而植物性胆固醇没有不好的胆固醇。研究结论表明,植物性膳食更符合人体需要。

            蔬菜水果五谷都是富含高纤维的食物(大米含75%纤维素)。如果我们食用低纤维高脂肪的肉类食物,它从人体排出去的时间就拉长(蔬菜谷类在胃里停留时间<1小时;肉类在胃里停留时间大概3~4小时),就会容易发生“基因叛变”,癌症就是由于基因叛变。同时,美国科学专家们也指出癌症的升高,跟吃肉有明显的密切关系。通过汇集30多个国家研究报告而得出结论,肉吃的愈多其中罹患大肠癌,糖尿病的比例就愈大。

         

           

            03年SARS(非典)流行的时候,很多病理学专家发现SARS病毒只能在酸碱度是7的培养液中存活。就是说得病的温床就是中酸性体质。专家指出:酸碱度是决定血液当中微生物(病原菌,病毒)是否致病的环境因素。体液酸碱度每降低0.2,体积输养量就减少69.4%。同时,人体组织缺氧也是致癌非常的大的主因。可见,平衡人体内的体液酸碱度也相当重要。

         

          然而所有的动物类食物都是酸性食物,而天然植物性食物基本上都呈碱性,还有一些少数的植物性食物也偏酸性,这是因为它们经过了精加工,比如我们平时食用的大多已被精细加工过产成的白米白面。从这一点来看,假如张文宏教授说“不能吃精加工的大米之粥”那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亦或许张教授本意就是直指现实而言。

            那么为什么被精加工后的白米白面就不能多吃呢?因为大米的精华在外面的那一层糠里面。汉字中“糟粕”两个字中,“粕”字就是由“白”和“米”字组成。同理,麦子中人体所需要的养分也全都在麦麸里。当代人追求所谓的更“白和更“精””,结果反而是把精华的部分(包括75%纤维素的主要部分)都给去掉了。纤维素则可以阻拦或避免对自生糖分过多过快的吸收。“脱白”后的米面可以引起“血糖风暴”。因为白米白面就剩下碳水化合物,分解后就是糖了。这也正是原本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以正常食用的天然的米面而在经过精加工后便不能再多吃的主要原因。大米和麦子整体性食用才有营养,才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多选用糙米和全麦面才更健康。

            牛奶当中至少有25种异类蛋白,所谓异类蛋白,就是人体不能适应的蛋白。现代科学证明很多免疫性疾病(比如过敏)都已经证实跟喝牛奶有关。

            从营养成分来看,牛奶总蛋白是人体母乳的3倍,如果单单只看这一项科学数字,这叫作科学的简化主义。母乳中则是以人体需要的白蛋白为主。而牛奶当中有87%的酪蛋白,这种异类蛋白是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食用后只会过多的加重脾胃的负担。有很多人因此喝了牛奶之后胃就会胀气,甚至拉肚子。

            所以,不是所有人体都适合喝牛奶。当然,这其中有个体差异,适应性的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假如我们一概而论地抹杀这个适应性,反而显得我们才不科学。比如我们非常敬重的终南山钟院士从小就有喝牛奶的习惯。钟院士本身先天元气充足,而且平日素爱健身锻炼,个体免疫力强且能够很好的消化吸收牛奶当中的异类蛋白并能转化为自身的营养,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可以天天喝牛奶。另外,中医认为七岁以下儿童因阳气充足可以饮用牛奶补充营养。

            在古代, 我们祖先有喝豆浆的习惯。其实豆浆没有牛奶的坏处,却占了不少牛奶的好处。现在,我们在接受西方观念的过程当中,把传统饮食的智慧也一并给否定掉了。

          中医讲“脾主运化,主统血”,简单点讲,脾主运化就是脾在与胃的配合下把吃进的“水谷精微”之营养消化,运化,又在心,肺共同作用下化生成气血,营养全身(脾也有先天个体差异);脾统血,脾在健康的生理下保证血液生成的质和量以及统摄血液的各种机能才能正常。所以,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是所有脏腑的后援。另外,中医还认为“脾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之功能。比如脾气若不足,胃易下垂。可见,中医讲的脾脏实际与解刨学上的脾脏还有所不同,中医上的脏腑通常都是重功能,轻形质。更重要的是中医讲的各脏腑不是单独分割各司其职的,而是相互渗透共同协作相互关联的。

            如果喝牛奶经常出现胀气甚至拉肚子,那说明脾胃不能消化吸收牛奶中的异类蛋白。这种“不好消化”反应是人体系统自我保护的一种正常“预警”,假如有人认为这是一时不适应,有意识的再多喝一点就会慢慢习惯。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人体系统渐渐对此“不好消化”产生麻痹,但对脾胃造成的负担是永远存在的!长期以往会伤到脾气(“气之源头在于脾”,脾健气旺,此谓脾气。),从而会形成恶性循环。

          “胃主受纳水谷,主腐熟。”中医讲胃气的盛衰非常重要。胃气泛指人体的精气(包括卫气,阳气……)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消化吸收饮食里的营养物质。因此,脾胃虚(阳虚)寒之人就不宜喝牛奶。但中医又讲:胃阴亏虚,萎缩性胃炎的人可以适当饮用牛奶。

          人在生病之时,身体各脏腑功能已失调,脾胃虚寒即胃气脾气都弱,之前吃进的食物没消化还停留在腹中,此时自然人就没有胃口。这时,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再吃进“肉、蛋、奶”这类难以消化吸收的食物只会加重脾胃的负担。食物更会停留堆积在体内导致体机整体运行不畅,饮食积滞再引起的胃脘胀满等实邪致病,从而只会加重病情。“得胃气而生,失胃气而死”。可见,“三分治疗七分养”的中医治疗方案对体机更适合。而七分养就需要养胃气和脾气。正如上述,米汤无疑恰恰适时濡养了胃气(当然最好是没有精加工过的大米)。这也正是大米在古代经方“白虎汤”和今时治疫“清肺排毒汤”等等药方中的妙用所在。

            我们并非要反对吃“肉、蛋、奶”。“物没美恶,过之为灾”。但是我们应当必须因人因时因地科学地选择膳食。“生病了别喝粥,要吃肉蛋奶”着实让人难以理解,它的科学依据在哪里?

            人体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性,毕竟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每个人的体质,生理状况等等都迥然不同,更何况还要牵扯到久居的地域,气候,环境等等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因素。因此,一切谈健康饮食及养生都得遵循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最起码绝不能一概而论号召“孩子早上不要喝粥,要吃鸡蛋和牛奶。”

            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却认为“自己已然知道”。

          假如一名医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对病人而言将会是一场灾难!

            中医的理论(包括上述提到的脾胃以及脾气胃气等理念)通常人们是很难理解的,科学上也很难解释。

            正是如此,有许多人诟病中医不科学也是可以理解的。诚然,现在的科学研究还不能完全解释中医的很多理论和方法。但不能因为现阶段科学的局限性无法解释中医便全盘否认中医。更何况科学原本就是人们定义出来的概念。科学不是真理!而真理就在那里始终如一!只待人类探索其真相! 

            就这次疫情而言,在疫苗处在研发初起,中医就已经拿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还有上次非典)。这难道还不够科学吗?

            实际上,医学的目的是解除人们的病痛,能治病的医学就是正确的医学。能治病的医学就是最科学的医术!而不论中医或西医。正如当代中医名家徐文兵所言:“不怕中医是伪科学,就怕科学是为伪真理”。

            有智者道:“西医是一门科学,中医是一门哲学;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西医很强大,但中医更伟大!西医和中医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医研究的是物质的身体的细节,它是一门技术,可以标准化,人才也可以批量生产,所以西医很强大。中医研究的是形而上的身体的整体,它是一门艺术,需要灵感和悟性。西医完全不懂中医的思维方式和精髓,而总是用西医的思维方式看中医,于是中医便没有科学性。”

            钱学森也说,我们真正理解了中医后,会引发科学革命。也就是说,中医理论是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如果站到哲学的维度与高度上,毫不夸张的讲,中医的确可以引导科学发展。

          或许正如已故国医大师、非典头号功臣邓铁涛老先生所言“中医是后现代的医学,中医不是落后,而是跑得太前了。西医落后,所以看不懂中医。”

       

            当然,现代中医,西医都在不断进步完善。我们吸取了03年SARS(非典)应用激素产生后遗症的教训,在这次疫情救治当中并没有过激采用激素治疗,这本身就是医学医疗的进步!

            2月24日,央视《新闻1+1》栏目,白岩松连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主持人问:怎么看网络上“中医西医孰强”的争论?未来的“中西医结合”应该走向什么方向?

            张院士回答:我真不关注,我觉得争这个是无聊的,没有什么意义。治好病是真的,各自医学都有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短处,西医对一些急性的重病抢救的时候,那些手段谁也替代不了。对一些慢性病,改善功能疾病,中医的优势又很突出。中国人应该感到幸福,有两套医学保证,有什么不好的呢?何必分你的我的,十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长呢,我觉得这种争论的背后有的是无知,某种意义还有利益集团在操纵,当然更多的可能也是糊涂的。

            中医西医各有优势,这个我们必须承认。中医优势在于治愈,因为中医的维度更高。西医的优势,目前是生命支持,也就是视频中说的上个呼吸机以及各种抢救措施。张院士是实事求是的。张院士说,有些重症患者,是必须要上呼吸机的。因为这个时候,先保存生命,才能谈接下来的治疗。从这一点来说,西医是值得中医学习的。

          中医一直强调,治未病,预防大于治疗。中医的养生理念,就是教人们如何少生病,不生病,这才是未來。

            我们国家有两套医学也是中国人民的福分!两者在基于维护病人这一点上求得共识,各自发挥各自的长处,给我们中国人民最好的医疗照顾,这正是我们的方向和目的。

            是的!中医西医并没什么好争论的,中西医结合才是未来世界医学的发展方向和大的趋势。倘若两者紧密结合成中国统一的医学,便更能造福百姓,贡献于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理就在那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ab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