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筑基2-发心6

筑基2-发心6

作者: 胡晓会 | 来源:发表于2022-07-04 07:01 被阅读0次

    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7.6坚持分享第1566天

    第六讲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

    第二单元  幼儿的认知发展

    第三单元  幼儿言语的发展

    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第一单元  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游戏的意义)

    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游戏理论)

    三、游戏的发展

    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1.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2.幼儿的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洗澡去,不去;玩水儿去,好;洗澡的时候边洗澡边玩玩具,愿意;很多事情都可以游戏中学。同样一件事情,重新建构,变成喜欢的接纳的。

    3.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低年级数学,游戏贯穿始终。

    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家庭游戏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3.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4.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爸妈当医生,孩子通过游戏实现,角色游戏扮演。长大后沉迷于游戏,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现实生活中暂时得不到。当老师,也很神奇。


    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

    古典游戏理论:着重游戏与人类关系角度解释游戏的原因和目的。比如,精力过剩论、重演论。

    现代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游戏理论:可以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知情行人(人格)

    认知学派游戏理论:着重游戏与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关系。

    三、游戏的发展

    游戏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认知发展理论把游戏分为三个阶段:

    1.机能游戏(模仿性游戏)—婴儿期  简单的动作和活动

    2.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幼儿期    在意过程 

    3.规则性游戏—童年期  看重结果,在意成绩,不要让孩子感觉到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嫌弃和嫉妒

    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1)以主题游戏为主    打针游戏吧,过家家游戏吧,打仗游戏吧,做饭游戏,想象力丰富,儿童游戏的高峰

    2)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替代物

    竹竿当马骑,床单当裙子

    3)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

    安全楼

    4)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假装什么是什么

    5)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不在乎结果

    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社会参与水平的不同,将游戏的社会性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婴儿期

    2、平行游戏——幼儿初期(过渡形式)非社会向社会过度

    3、社会性游戏

    (1)协同游戏(联合游戏)——幼儿中期、末期  各自游戏,过程中有言语沟通,情节交流,没有共同目的,没有角色分工

    (2)合作游戏——始于幼儿中期    具有共同目的,明确分工,彼此协调

    第二单元  幼儿的认知发展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表象想象。感觉发展最早,消退也早。视听嗅味触。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发展特点

        无意识记为主 → 有意识记   

      机械记忆为主 → 意义记忆

      形象记忆为主 → 词语记忆

    (二)幼儿的记忆策略

    1、记忆策略的发展(三阶段):

    没有策略(5岁以前)  没有记忆策略

    过渡阶段(5-8、9岁):不能主动运用,经诱导可以运用

    主动运用策略阶段(10岁以后稳定发展)

    2、幼儿后期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  反复不断地注目于目标刺激

    特征定位  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记住事物的要点

    复述      不断口述重复要记住的内容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前运算阶段)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萌芽

    (一)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可塑性:表象被简化、压缩、被“添油加醋”形成新的形象

      动态性:表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2、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入深

    3、自我中心现象

        不能从他人立场考虑观点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计划行动,预见结果

    (二)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1、提问类型

        是什么→为什么(指向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查资料

    2、概括能力的发展

      1)实物概念的发展

      2)类概念的发展

    3、推理能力的发展

      1)最初的转导推理:不属于逻辑推理(天冷了给布娃娃穿衣服,怕鱼喝凉水肚子疼往鱼缸倒开水)

      2)对熟悉实物的简单推理  爸爸没生病,妈妈没生病,爷爷没是生病,奶奶没生病,我们都没有生病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

    (三)教育和训练会促使创造想象发展     

          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

          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未来指向性

    第三单元  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际交流的工具

    适应环境的工具

    进入新的境界

    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二、幼儿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量的增加

    词汇量  每天2-3个词;

    增加量最大:3-4岁

    ﹡3岁:1000

      6岁:3000

    ﹡7岁:4000

    (二)词类范围的扩大

    具体名词和外显动作词汇占绝大部分

    先掌握名词,其次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三)词义的深化:

    泛化到分化,向概括化、精确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1.掌握词汇的特点:词义笼统含糊、词义所指非常具体、幼儿末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渐增加。

    2.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的消长:幼儿词汇不断增加,并将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

            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汇    能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

    3.正确使用词汇的指标:

    理解词的指标:间接概括性符号

    使用词的指标:四点

    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三、句子的发展

    (一)理解句子的策略

    语义策略:根据句中的几个实词的含义和事件可能性来理解句子。

    词序策略:名词——动词——名词

                      熊猫——  吃 ——竹子

    非言语策略:按照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句子意义的预期进行理解。

    (二)句法结构的发展

          大致趋势 :越来越丰富、复杂

    不完整句→完整句(句子长度)

    简单句→复合句(复杂程度)

    陈述句→多种形式的句子(句型)

    无修饰句→修饰句(词汇掌握)

    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两个发展趋势:

    对话语          独白语          自言自语    咬手指甲

    情境语          连贯语

    独白语与连贯语的发展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连贯语是思维逻辑性的重要标志

    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大人怎么不挑食,因为大人做的都是自己能吃的,不喜欢的都不买


    五、语用技能的发展

            语用技能指个人根据交谈双方的语言意图和所处的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达到沟通目的的一系列技能。

    (一)早期沟通的手势      1.5岁之前    手势沟通

                                        幼儿初期    手势加语言

    (二)听的语用技能    摆脱直观形象性的特点

    (三)说的语用技能

    幼儿中期,已经能够根据不同的听者调整自己的言语。

    培养幼儿听和说的语用技能,为小学阶段打下基础。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言语发展水平,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交往能力。

    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个性(人格)的初步形成

          个性的初步形成从幼儿期开始。

    1、明显的气质特点  有的迟缓,有的活泼有的安静

        2、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差异

        3、有一定的能力差异  感知,注意,记忆 言语计算艺术

        4、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

    有的合群,乐于分享;有的表现孤独,顾自己;自信勇敢,自卑懦弱

    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自尊是最重要的情绪体验之一。

    (一)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3岁,10%;4岁,60%;5岁,80%;6岁,90%的儿童体验到自尊。童年期,自尊具有稳定性。

    (二)幼儿自尊水平与以后情绪和适应性发展的关系

        高自尊者以后生活满意度高、幸福感强、人际适应能力好

    中、低(压抑、焦虑)

    (三)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具备四点,容易形成高自尊儿童。

          一、温暖、关爱、积极接纳、热心参与孩子的游戏;

          二、严格要求、但不强制性管束;

          三、民主,有关孩子自己事情的决策,给予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和耐心倾听。

          四、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

          2、同伴关系:建立同伴友谊和被集体接纳是自尊体验的两个重要因素。被同伴接纳。

    建议家庭教育对孩子做到八个一点

    多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多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多给孩子一点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多给孩子一点问题,让他自己去发现;

    多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多给孩子一点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

    多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多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

    认同:儿童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

    意义:带给儿童归属感和成就感;

            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

            促进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

    对象:具有较高的地位、权威性,有较

            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的人

            主要是父母,对教师的认同。

    四、第一逆反期(3--4岁幼儿出现)

    第一反抗期的通常表现

    1、要求行为活动自主、主动、自由,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喜欢说“不”;

    2、按自己的意志说“我自己做”。

    反抗对象:父母、其他养育者

    经过了反抗期,80%成人后自主性强;

    未表现出反抗期,20%成人后有自主性缺乏的倾向。


    (一) 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

        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逆反期的心理需求:实现自我意志、自我价值感,希望父母接受“我长大了”并“很能干”的“现实”。

    行为表现在于:要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自以为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大胆付诸实际行动;即使别人已经帮自己做过了,自己还要重新做;喜欢听夸奖的话

        2、第一逆反期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认知发展言语发展和行为活动能力

    (二) 父母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

            1.父母应明确认识第一逆反期特点,创造条件,适宜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价值感、成就感、自尊感,因势利导,帮助儿童顺利度过这一重要转折期。

    2.正确认识到第一逆反期的矛盾焦点,对长大感认识不足,应对不力,引起反抗

    3.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a游戏活动,b社会角色的游戏、持之以恒训练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能力。我能干,c了解儿童的特长和优势,认知、艺术,获得成就感。的,民主型良好教育方式,正确选择积极引导,顺利度过重要转折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筑基2-发心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al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