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开启,科技股开场表现分化;登月50年,一种力量正在崛起孕育超4000亿美元市场!
在市场密切关注美联储降息动向的时候,美国财报季慢慢进入状态,接下来的美国个股和股市又将是一个伴随财报公布的波动期。
从预期来看,2季度的财报季将是近几年盈利同步增长最糟糕的一个季度,即将呈现负增长,下滑幅度超过了-2.5%。不过此后两个季度,情况将有所改观,盈利增长将逐步回升。
就这个预期来看,你可能会认为财报季恐怕股市将情况不妙,但是逻辑上也不尽然。一方面,此前我多次提到财报季无论个股,还是股市表现的关键不是看它增长还是衰退,而是看它与预期的对比。就如这个财报季,既然此前已经有盈利下降的预期,那么市场已经有所反应,接下来的关键是情况是否比这更糟,如果相关公司的同比下降幅度在预期之内,那么市场也不见得会很糟糕。
另一方面,今年1季度的财报季我就提过,今年财报季的同比比较因素比较特殊,那就是比较的正是特朗普减税期的一个市场切换期。由于减税,美国上市公司,特别大型上市公司猛的多了很多“收入”,自然引发财务数据的非常规好看,但是这种突变是短暂现象,此后都在新的税制下比较,对于今年来说,其对比的去年同期基数自然较大。所以,基于这个角度,市场对这个“糟糕”财报季的反应也不见得会太过激烈。
企业更深层次的经营方面的数据才是目前市场更加关注的,比如利润率来看,美国大型公司明显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就2季度的预期来看,诸如谷歌、苹果、Facebook这样的科技公司,通用汽车、波音这样的制造业公司都将有利润率的下滑。
而在财报季前期露脸的公司来看,也是分化明显,从科技股来看,奈飞便给了投资者一个小刺激。
本次财报的一大“亮点”是,奈飞的国内新增订阅数居然是负数,也就是说奈飞的国内用户数居然在减少,13万用户的损失看起来并不大,但是这毕竟是奈飞几乎十年内第一次出现季度国内用户下滑。与此同时,我们在图中也可以看出,奈飞的国际用户增长也很疲软,270万人的增长远不及500万人的预期,更低于去年同期的550万人增长。
这正是奈飞这样的行业龙头公司的困境,长期高增长之下,其国内用户天花板可以说是看得到的,但是国际用户拓展又面临更多本地化问题。而作为一家高负债的公司,高速增长一直是这家公司估值的重要基本面,这也是同样高负债,它比特斯拉爽得多的重要原因。就目前来看,奈飞的增长已经体现了一些不稳定性,而从收入来看,也不可能光靠涨价来拉动,或许奈飞也到了商业模式升级的时刻。
这几年王者归来的微软,则继续体现着自己的王者底蕴,其云计算业务Azure同步增长高达64%,势头实在很猛。
而2季度,微软的营收也创下了337亿美元的新纪录,在纳德拉的带领下,微软正大踏步的构建其丰富的产品生态,如今在几大科技巨头中,微软竟然是营收结构最为多元化,且攻守兼备的一家,而其云计算业务也正逼近亚马逊,这倒是一个未来几年的一大悬念和看点。而个人作为一个曾经的游戏玩家,对纳德拉就微软游戏业务的看重也颇为期待,毕竟XBOX这个业务虽然不能说微软此前把一手好牌打烂,但是确实未能充分发挥它的潜力。
今年美国股市从反弹到再创新高,被动投资风格的基金也再度启动增速。事实上,去年尽管美国股市剧烈波动,美国被动投资风格的基金依然保持较大额度的资金净流入,但是增幅下降了30%。
从2010年以来被动风格基金和主动风格基金的季度资金流向来看,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趋势变化,大概从2014年开始,主动风格基金开始了一个节节败退的资金净流出过程,特别在2018年遭遇重创。而在今年2季度,被动投资风格基金的资金流入同比增幅高达50%,可以说再度启动强劲的吸金引擎。
尽管被动投资大行其道,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在这方面发力的资管公司都是赢家,比如纽约梅隆银行(BNY Mellon Corp)在2季度财报中便披露,其指数基金产品季度净流出220亿美元,使得其指数基金总规模下降到3220亿美元,其中主要来自于一家财报中未披露身份的机构大客户的赎回。而从2014年末到现在,纽约梅隆银行的指数基金已经累积净流出1360亿美元,确实有些“反常”。当然,不同资管公司的着力点也有区别,纽约梅隆银行的其它类型产品却搞得有声有色,比如其“负债驱动资产”(liability-driven investments,LDI)却很受养老基金欢迎,规模已达7090亿美元,而且这类基金的费率更高。所以,尽管被动投资很流行,但是资管领域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是永恒的话题,不同的资管公司依然可以摸索自己的资管之道。
本周,我们迎来了人类登月50周年,尽管依然有人在不懈的证明登月是骗局,也有人没完没了的要把这事儿与冷战做深沉的解读,还有人认为这件美国人的事儿跟其他国家民众有毛关系。
但是,我想说的是,早期太空探索尽管是国家主体的事件,但是正是一个个国家主体的探索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将人类仰望天空的好奇逐步变成深入其中的探索,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太空探索的里程碑值得我们纪念,并以此为契机激起更多人对宇宙的好奇心。
而如今,商业的力量正深入到太空探索中去,马斯克、贝佐斯、布兰森已经成为商业领域的太空新英雄,而中国的民间空间力量也在生长。
据瑞银分析,到2030年,美国非电视网络的空间商业业务的年收入将超过4000亿美元,无疑,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难怪吸引很多商业力量参与其中。我也期待近十年发展迅速的中国太空事业继续大步向前,同时逐步纳入民间力量,打造商业模式,带我去月球,带更多人去太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