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我看的一本书。鉴于昨晚我失眠了,索性爬起来把这本书看完了。对,我看了差不多4个多小时至凌晨四点。
来说说我和作者最大的共鸣:读书的“捷径”是找和自己相关联的知识。我们根本不需要读完一本书就想着尽可能把它的内容全部吸纳,而只需要找到跟自己关联的部分,深入思考并总结成为自己的东西,以期运用到实践上。
那么就从这本书和我自身相关联的部分来说说读完这本书我吸收到的东西:
在舒适圈的边缘探索学习
人的本性是避难趋易的。这个舒适圈的边缘其实就是那个抬起脚尖刚刚好可以够着的地方,这个才是我们拓展能力圈最实际的着力点。太难的任务要靠毅力,容易让人放弃;太简单的就是在舒适圈里徘徊,止步不前。事实上孩子学习也是这样,在面对超过孩子能力范围的困难时(往往大人的角度是很容易的),我们常常会苛责孩子轻易地放弃。
图片来自本书变聪明的秘诀
作者认为是变聪明的秘诀,我倒认为更像是找寻灵感的秘诀。当我们极度专注在一件事情上面时,意识主宰着大脑活动,通过大脑的神经元传递各种信息去我们思考内容相关的脑区域,此时我们可能找不到问题的答案。有效的方式就是释放意识的关注模式,而让潜意识的发散模式来帮助大脑神经随机地去连接不相干的区域,灵感和答案就会大概率的出现。
有的时候适当放松自己,停一停,干点别的分散一下注意力,说不定奇思妙想就蹦哒出来了!
学习高手的“暗箱”
关联性。不能满足知识的集邮,也许你会看很多书读很多文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在时间的作用下,很快就会被遗忘。学习高手的秘诀是将习得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构建出新的节点。事实上只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如我本文开头所言。
图片来自本书建立个人认知体系的真相
感谢作者给现在的我指了一条明路。我就是在像蚂蚁搬家一样,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打造自己的个人认知体系。我自认为目前的计划和节奏还是很适合自己的,每天我都有很认真的思考和反思自己学的东西,甚至有时候会被自己这种自我钻研的精神感动。然而,作者的观点让我羞愧不已。真正的个人认知体系的用武之地不是“知道和理解”,而是真正的“决策”。尽管我目前主题阅读的书籍全部都是围绕着“决策”这个主题的,然而知道了决策的”知识体系“并不代表你就拥有了决策的“认知体系”,中间还有一大片叫做“实操”的太平洋。所以,学到就践行才是真理。
触动学习法
很有意思的观点,由自己的直觉引领学习方向。因为可以触动你的就是和你的实际情况最有关联的,并且处在你个人认知边缘的知识,也就是最容易垫着脚尖就可以够到的地方。
学习的正反馈回路
这条我觉得对鼓励孩子学习更实用。我们总说要孩子往自己的兴趣方向发展,然而任何一件有乐趣的事情,需要反复练习和长期坚持就会丧失了乐趣性。学习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正反馈回路就是一个让孩子感受愉悦,驱动孩子不断地朝着目标前进的动力。
心智带宽和成功稀缺
这两个概念要放在一起。什么是稀缺?当我们的注意力被一个强大的事物吸引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稀缺状态。举个例子,现代人最典型的稀缺就是在内卷的社会环境里追求个体的成功,不停地逼迫自己学习进步,竞争压力和焦虑茫然让人们陷入了成功稀缺的状态。当一个人同时面临很多任务和压力的时候,心智带宽(心智的容量)就会降低,ta会丧失动力和判断力,或者做事缺乏耐心情绪化,甚至智商下降。我想这就是很多人常常觉得“丧”的原因。作者提出了心智富足的概念,还有一些很有用的建议,比如保持环境、欲望和情绪的觉知,给自己适当的闲暇时间等等。
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心智富足是一个非常难修炼的境界,它是一个向内求的过程,也是我们终其一生努力的方向。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一个,接纳自己的同时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待眼下的种种,成功的彼岸不过幻象而已,而痛苦和焦虑则是常态,渺小的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尽量平和地跟自己还有这个世界相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