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的总结中,我们知道人格的特质可以用五类词汇来描述,心理学家称其为“大五人格”,并且详细阐述了五类人格特质的细节。
由于,人们喜欢用一些形象和化的词汇来形容他人的人格特质。精神病学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10类最广泛性的模式,叫做Top10。
不同的模式,是大五人格中不同特质组合形成的现象。模式有助于我们去了解他人人格特质中比较突出的特质。
今天,我们继续来整理这本书籍的后续内容。
主要从基因方面来解释人格差异。
基因如何造成了我们的差异
有些人格特质的是天生的。
正如我们的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描述的一样。
达尔文的进化论使我们脱离了朴素的经验世界观,进入到一个更加科学的世界。
他意识到:大自然选择了那些对野外生存有益的可遗传变异,这些是基因自发的改变。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能够确保令人满意的变异被世代传递下去,最终形成了物种的稳定特征。
在达尔文看来,选择性繁殖不仅影响了动物的身体特征,也影响了其行为特征。
然而,达尔文最初并不愿意将这个预测从动物推及到人。
达尔文的表弟,弗朗西斯·高尔顿接受了挑战,做了一项自然实验:同卵孪生子和同性异卵孪生子之间的行为对比。
他通过观察发现:有才能的养父母所领养的孩子并不比普通孩子更有才能,尽管他们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并且得出结论“先天胜过后天”。
在后续更精细的实验中,心理学家发现:“在人格与性格、职业兴趣与业余兴趣、社会态度等多个测量维度上,被分开抚养和一起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具有差不多的相似性。”这些研究支持了“人格特质具有高度可遗传性”的结论。
另一个结论是:没有血缘关系、被收养并生活在相同家庭里的孩子,其得分并没有表现出相同环境所产生的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父母确实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与每个孩子的独特关系来传递的,其中也包括同卵双胞胎。研究结果还显示,环境对人格造成的大多数影响不能被特定地归因于与家人的互动。
人类基因大约有2万个。
对于有多少基因塑造了人格特质,目前的发现是:许多基因的变异共同影响了某项人格特质。
在老鼠实验中,在每一代老鼠中选择更多的相关基因变异,其行为效应也在不断积累。
环境不断选择那些增加适应性的变异。
环境在进化过程中不断变化,导致其选择了适合不同偶然性的变异,其中也包括影响人格的变异。
达尔文的适应性特质黄金标准:拥有更多性伴侣者的基因更能够得到保存。
但是,在社会化中,我们最终的基因库存在一个博弈结果:例如留下少数狡猾的反社会者和大多数宜人性比较高的人。
本章的重要性在于,当我们认识到自我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以追溯到出生、成长和后续生活的生物及环境中发生的偶然事件时,人会变得谦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