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很多的概念都是相对的,阴与阳、气与血、寒与热、温与凉、标与本、缓与急等等。中医治本,本在哪儿?
常有人说中医治本,那么,什么是本呢?有人可能说本就是根儿,从文字上讲说得过去,但实际上,很多病,西医中医都很难除根儿。
本是相对于标而言的,没有标就没有本,二者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情形,标本的概念不一样,我们可以简要讨论几对儿标本:
第一对儿:疾病是本,症状是标。比如头晕,高血压可以,低血压也可以,颈椎病可以,脑血管病可以,耳朵的问题也可以。这个时候,头晕是标,疾病是本,若想治好头晕,必须搞清楚是哪种病导致的,针对疾病治疗。
第二对儿:原发性疾病是本,继发性疾病是标。比如糖尿病是本,带来的并发症是标,眼底问题呀,肾功能问题呀,脚烂的问题呀,等等。如果不好好控制血糖,从糖尿病着眼,即使解决问题,也是一时的。
第三对儿:慢性病是本,急性病是标。比如某人有多年的糖尿病、高血压,但又突发胃肠道出血。这个时候,以治疗突发的急性病为主,等急性病控制好了,再慢慢处理慢性病,也就是中医说的“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第四对儿:病因是本,疾病是标。比如转氨酶高,有的是由于喝酒,有的是因为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如果不针对原因,即使转氨酶一时降下来,还会上去的,甚至更高。
第五对儿:心理问题是本,身体问题是标。由于心理精神层面导致的身体疾病越来越多,这样的疾病如果只是治疗身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心病还需心药医”嘛。比如长期紧张导致的胃痛、爱生气导致的心脏病、失恋导致的月经不调等等。
第六对儿:病人是本,医生是标。《黄帝内经》称为“病为本,工为标”,病是说病人,工即是医生。比如由于生活方式导致的高血脂、脂肪肝,用药是有效的,但如果患者能够改变生活方式,效果将会更加持久。所以,从某个角度看,“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有点儿道理。
第七对儿:人是本,病是标。治疗疾病,千万不要忘记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这个人活的更久一些,活的质量更高一些。所以,我们反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强调治病留人。
很多人都说,中医治病是治本的,实际上,中医治本的根本原因是整体观念。从学习中医开始,整体观念就深入到每一个中医学生的骨髓里了。
看病很忌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一叶障目、不见全貌是一个医生时刻都需要警惕和避免的。
现代医学专业性越来越强,专科分的越来越细,于是乎提倡起全科医疗了。
但是,中医提倡的整体观可不是一句全科医疗就能概括的,整体观包含了精确的专科知识,同时又要考虑病人全面的状态,尤其是人体正气情况。还要用另一只眼睛看到时令节气和地域习惯等等的不同。
也就是说,中医的整体,包含了病和人,以及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及节气。
一个小小的感冒,南方和北方也有区别。同样是风寒外感,南方用的是辛散轻巧之剂,到了北京,却需要加上苦寒清热的黄芩之类。因为在北京,虽然外面很冷,但室内往往很暖,还喜欢涮着羊肉喝二锅头,容易形成外寒内热的证候。
整体观已经渗透到了中医的理论和临床之中,举个例子比如嗓子痛,西医说是咽炎,中医却说是上火,“咽炎”当然是咽喉发炎了,那“上火”呢?显然是一个全身阳气有余之证,只是表现到了咽喉罢了。西医用抗生素当然可以治好咽炎,那中医用一些祛火药也治好了。
同一个疾病,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使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药物,却达到了相同的作用。这正是中医的整体观念所体现的。
中医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也不是仅局限在肿瘤病灶本身,需要考虑人体正气,以及各个脏腑的阴阳虚实。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灶与机体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抗瘤能力相互制约,互为消长。
对多数患者来说,局部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不但要注意肿瘤灶的消除,更要重视整个机体的抗瘤能力,更加需要整体观和中医治本的理论。
所有做健康行业的人都想,业绩不下滑
团队不流失,顾客主动来找你
想知道如何做到吗?
扫描二维码进群学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了解健康观念课程请联系
刘助教:1867539817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