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眼看到《多莱尔的希腊神话书》时,那精致的封面和彩绘的内页,便认定馆内一定也要入手这一本了。尽管我们已经有了更为权威的施瓦尔版。但比起文字,彩绘有时更能与神话这个母体相呼应罢。
而我是有多喜欢希腊神话呢?这个源头追溯起来恐怕说来话长。从儿时起,各类各民族神话传说对小小的我有着无法言说的吸引力,让人不由自主地痴迷于那个充满色彩和力量的先民时代。起初,神创造了天地。简单的事实在各族后代的演绎中有了无数的版本,这其中既有相辅相成,亦有相离相悖之处,研读发现它们的异同便成了儿时的一大乐事,还会特别兴奋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家中广而告之,俨然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般得意。当然那时的黄口小儿自然不知化外前辈早有《金枝》和解释学各样的理论著作了。
在各民族自己的故事里,希腊神话无疑是尤为迷人的一种。作为西方源头的两希文明,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希腊神话是其中殊为重要的背景,成为了整个人类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祇,至今仍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与滋养。更不必说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奥德赛》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及后世无数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典故与引用。后来到了大学,当中文系的必修课又出现了它的身影,当同学们面对神明们的两套姓名体系叫苦不迭时,于我却是故人重逢般的乐事,那些熟悉的名字和故事,早已融进生命,交汇在童年的时光里。可以想见,儿时如果也能有这样一本书,又该是怎样的欣喜与雀跃。
幸而,今天我仍然能够再次打开它,去倾听远方的呼唤,与古人的低语。就像遥远时代里,在黑夜降临时,听那游吟诗人的歌唱。希腊神祇的模样很像凡人,言行举止也像,只是他们更加高大英俊,完美无缺。喷火的怪物和多头的野兽代表着一切黑暗和邪恶。他们是众神和伟大英雄们要征服的对象。而在后来的古希腊悲剧中,我们会发现,即使完美如众神(当然他们其实并非至高者),也要受到无常的驱使,去领受既定的命运。这种观念既是一种冲击与震荡,也有它深刻的意味。在之后的人生里,不断地提醒着——
一个负有崇高使命的人,即使在生活的混沌中沉溺,糊满血污尘垢,灵魂圣殿里的神火仍然不会熄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