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简述欧洲史,英国部分:二十一,内阁制的形成

简述欧洲史,英国部分:二十一,内阁制的形成

作者: 小哥阿民 | 来源:发表于2024-09-21 21:48 被阅读0次

今年7月初,斯塔默领导的工党获得了大选的胜利,他结束了保守党连续14年的执政,使工党成为下议院第一大党。斯塔默随后获国王查尔斯三世任命为首相,然后开始组建内阁。他于7月5日至7日完成组阁,新内阁于7月6日举行首次内阁会议。

内阁的中文词源来自明朝,它是皇帝的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但“阁”一名词可上溯到唐朝。按唐制,朝臣觐见皇帝得前往正殿的紫宸殿,紫宸殿又叫内阁殿堂,因此到了这里就叫入阁。

内阁制作为现代国家机构的用法源自英国。它指的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所以中国的内阁并非等同于西方的内阁,它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皇帝可以任意摆布,另一个则制约了皇权。

现代内阁制又叫议会制,它萌芽于13世纪英国封建等级会议,它是由僧侣、贵族、平民三个等级组成的国王质询机构逐渐发展过来的过程,它产生于贵族集团与王权斗争的结果。在对抗国王的横征暴敛中,贵族阶层和教会、骑士、平民联合起来,逼迫威信扫地的国王进行谈判,他们要求国王不能独断专行,为此签下制约王权的《大宪章》,其条款内容奠定了“王在法之下”的基础。

《大宪章》的诞生约束了国王的权力,但权力的惯性还是会让有些国王刹不住车,尤其到了亨利三世的时候,他完全不顾《大宪章》的约束,向骑士集团反复的征税和加税,于是贵族们又联合起来举行了“大会议”,呼吁国王要遵守《大宪章》的制约,保证贵族的参政权。在贵族们强大的压力下,1258年4月,亨利三世被迫在《大宪章》的基础上又签订了《牛津条例》,条例规定了每年要召开三次会议,国家大事都得有委员会来解决。从此以后,这样的会议就叫作“议会”,这就是形成内阁的雏形。

但那时的议会和近代意义上的议会还有很大的区别,组成议会的阶层还是封建贵族集团。要转变成为资产阶级的议会,还要再等待近四百年。到了1689年,为了反对詹姆斯三世的统治,出现了大臣罢黜国王的事件,这是一件改变世界命运的划时代的革命,它就是“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的初衷,是新教徒为了抵制詹姆斯三世将天主教定为国教的企图。他们罢黜了国王,迎接是新教信仰的荷兰执政者威廉夫妇来代替詹姆斯三世为王。也由于威廉夫妇的王位是英国人所赐,国王遵守了议会为他及后世国王制定的《权力法案》,法案规定以后的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能随意征税;并且,议案规定了议会的言论自由必须得到保障,等等。

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利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国王任命大臣必须得到议会的同意。当时的议会拥有两大政党,它们是托利党和辉格党,这两大政党为了争夺政府大臣的位置,在议院里不是互相拆台,就是互相扯皮,搞得威廉国王和玛丽女王头皮发麻。最后还是威廉和玛丽为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以后组成执政党的责任内阁,必须以选举中占多数的政党来产生。这就为以后的政党轮替提供了一个不会混乱的方法,从此以后,英国的内阁制就基本定型。

在玛丽女王和威廉三世先后去世后,玛丽的妹妹安妮女王继位。

安妮女王统治时期,由于她的能力比较平庸,也因为她的包容和不专权,两党制度在她这里就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两党中托利党支持英格兰国教并青睐国家贵族的“地产利益”,辉格党人反对英格兰国教并偏好商业利益。安妮作为一个忠诚的英格兰国教徒,她更偏向于托利党人。在安妮的统治时期,支持她父亲及其后代复辟的由天主教组成的詹姆斯党还很活跃,由于议会担心苏格兰民兵可能会反叛和支持詹姆斯党,就推出了1708年苏格兰民兵法案,但安妮动用王室否决权否决了该法案的实施。安妮女王的这个否决权,是英国君王最后一个的否决议会法案权。

安妮去世后,由于没有留下子嗣,王位就传给了德意志汉诺威地区的选侯帝乔治•刘易斯。这标志着斯图亚特王朝的结束,因为国王来自汉诺威地区,因此刘易斯的继位就过渡到了汉诺威王朝。国王史称“乔治一世”。乔治一世是查理一世的妹妹的儿子,因此他的身上也流有斯图亚特王朝的血,这就是他能当上英国国王的正当性。

但乔治一世是个德国人,不懂英文。于是国家大事都交给了大臣去管理。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出任财政大臣,他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首相”。他是在首相任上最久的英国首相,在位时间长达21年。1742年他的自动辞职是责任内阁形成的标志。

1872年到1874年间,英王任命的几届内阁都因得不到议会的支持而倒台。1874年,年仅24岁的小皮特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他的上台还是遭到了议会的反对,小皮特在征得国王的支持后,解散国会,重新举行大选。从此英国宪法中多了一条惯例:内阁失去议会的支持后,可直接辞职,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大选。如果选举失败,政府必须辞职,如果选举获胜,就继续执政,这个制度从此形成惯例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此以后国王再也不需要亲自行使对首相的罢免权,内阁对议会的依赖性大大的减弱了。

小皮特的能力非凡,可以说他是英国历史上最卓越的首相。他成功的统领了内阁,整顿了朝政,确立了首相在政府里的角色,他成功的成为了各部门间的协调者及监管者。但皮特的成功不是靠民意和下议院支持,而是依赖国王的支持。但此时的议会已基本上蜕变成现代意义上的议会,国王逐渐成为最高统治者的象征,而现在的保守党就是由托利党转化而来。工党则成立于1900年,源自该国19世纪的工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政党发展而成。而辉格党在十九世纪末逐渐弱化,现在英国的议会主要由保守党和工党相互竞争,轮流执政。

相关文章

  • 一本人文《世界史》

    英国安德鲁玛尔写的《世界史》分为八个时期部分,以地中海文明、欧洲、印度、中国为主要叙事载体,连贯而出的世界史。 这...

  • 教育小事

    今天学生问了我一个问题,问我英国内阁制是什么?这个问题还真是把我给问住了,而且正好给了我一个深度学习英国内阁制学习...

  • 鲁滨逊漂流记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述: 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 又称为“欧洲小说...

  • 第17章 名利场

    第17章 名利场 假如我们翻开英国的学术史,我们就会发现,这简直就是“跟欧洲大陆对着干”的历史。 英国人和欧洲大陆...

  • 二十一史弹词

    二十一史弹词 明.杨 熟读并背诵部分章节 1.《二十一史弹词》总说 段首:<西江月>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

  • 学历史有感

    这段时间一直在听欧洲各国历史,听了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这些国家的历史,也在看《极简欧洲史》;晚上给儿...

  • 学习笔记:英国独特的政党制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资产阶级政党,并最先确立和实行两党制的国家。英国属于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

  • 浅读欧洲史

    从英国回来之后竟有兴趣读一些欧洲史了,确切来讲是欧洲思想意识形态与国家区域划分的原因。 今天读到一段倒有些凄凄然了...

  • 欧洲民主的形成

    作为美国第一位科学院院士的社会学家,尼斯贝特的文化心理学专著《思维的版图》在中西思维差异研究领域可谓家喻户晓。 书...

  • 罗马帝国的遗产:400—1000

    这是企鹅欧洲史系列第二本书,《罗马帝国的遗产,400-1000》,“400-1000”指的是时间。作者是英国克里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述欧洲史,英国部分:二十一,内阁制的形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wd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