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机构设置了不同的课程。
语文方面有双师、面授、新课标、古诗词加阅读、作文等课程。
数学有奥数X、Y、Z三个等级加上新课标,英语有朗文阅读1、2、3,新概念1、2、3,自然拼读1、2,语法、阅读、场景英语1、2、3等等,光小学部就有一百多个班。
根据我之前做教育的经验,我不明白我们老板,有些年级都没几个人报名,为什么还要劳力费神的开(排)这么多类型的班?
何况像我们语文组报名的学生少,毕竟语文,大部分家长都不太重视,所以相对应的语文老师也少。
比如我,教语文,加上一对一的,相当于教五个年级的语文,意味着要备五个年级的课,写教案,做PPT讲义,磨课,还有每日一练的打卡题,忙疯了。
所以我十分反感老板开设了那么多班课,本来好几次准备跳槽走人的,可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问题,这两年是离开了的,于是反感会反感,但也只好收起牢骚,老老实实地好好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子一天天过去,春季课程、暑假课程结束,秋季课程开始了一个月后,慢慢地我发现,原来设置这么多不同的课程其实是很利于大家也就是整个机构运转的,这样也就是形成了一个生态圈,内循环。
比如作文和计算爆品课用来引流,新课标用来过渡,然后进入面授和双师课程。而我们老师通过双师课做助教,先模仿学习人家老师上课,到一定程度再去总部培训,然后上面授课时进行输出,同时结合升学考纲和学校内容编写教材,这样子就相当于形成一个闭环,有益于我们在教学上的快速成长。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好在是因为我离开不了,所以才得以幸有了之前感受到的不一样的收获。
所以你看,有时候思考问题靠过往的经验做出判断是靠不住的。
想起一个问题。比如:
什么容易引起森林火灾?
话说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讲了一个有趣的知识。你知道森林里面最容易引起火灾的是什么吗?
是烟头吗?不是。是有人随手把没喝完的矿泉水瓶扔在了森林里面。
因为瓶子里面有水啊,所以矿泉水瓶就变成了一个凸透镜,一下子就把阳光汇聚在一起,把树叶给点着了。这个知识点挺有意思的。
你想,有人喜欢随手扔矿泉水瓶,这个我们知道;有水的矿泉水瓶就是个凸透镜,我们也知道;凸透镜能把树叶点着,这个我们也知道。你看,全知道。
但是我们就是不能把这些常识联系到一起。你看,常识联系在一起,就是个新知。
再深想一层,常识也会限制我们思考的。就拿刚才这个知识点来说,常识告诉我们水能灭火,
所以,我们不会联想到跟水有关的物品能引起火灾。于是你看,串起新知的,是已有的常识,而阻止思考的,也是已有的常识。
后话:最容易引起森林火灾的,不是烟头,也不是矿泉水瓶,而是缺乏环保意识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