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意义上的轮回通常在讲前世今生,但其实我们这一生,就是不断地在“轮回”。
“轮回”,在心理学的一个概念——也叫“强迫性重复”,并且,这个“轮回”,其实是我们自己追求的结果。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1920年,他发表了一篇名叫《超越快乐原则》的文章,提出了“强迫性重复”的概念。他发现,孩子会把他最喜欢的玩具从小床里扔出去,再哭闹着把玩具要回来,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
弗洛伊德认为,在这个过程里,孩子是把玩具当成了妈妈的替代品,他们不断扔掉这个玩具再重新得到,其实是在不断地重复体验妈妈时不时会离开自己所带来的创伤。
这些重复体验是有价值的,这也正是“强迫性重复”的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因为妈妈时不时的离开,这个行为是妈妈在主导,是孩子不能控制的,而孩子在扔玩具的时候,是孩子在主导。他们用这种方式,好像能把不受控制的创伤,变成了自己能部分控制的创伤似的。
其实,我们成年人也有类似的行为,与其在一个关系里被甩,不如主动去甩掉别人,这样可以就保护自己的自恋了。
第二,不断地体验这个创伤,可能会让我们对创伤的耐受度提高。
第三,在新的轮回里,会产生新的可能性,能去疗愈这份旧的创伤。
其实,“强迫性重复”的不仅是创伤和痛苦,任何一种重要情感也都会被重复。这就可以导出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事情。
如果你得到了幸福,你就重复幸福;
如果你学会了信任,你就重复信任;
如果你得到了痛苦,你就复制痛苦;
如果你学会了敌意,你就重复敌意;
……
这就是命运!
我们不仅会强迫性重复一些创伤的体验,好的体验我们也在重复。每当我们重复一个体验时,一个相关的神经回路会被加深。所以有时候会觉得很奇怪,有些经历现在回想起来突然发现很相似,原来是在第一次经历时就形成了神经回路。在强迫性重复这个过程里,我们也获得了新的可能性,去疗愈原初的痛苦,这是“轮回”的意义所在。也必须得对过去经验有觉知,强迫性重复才更有价值。
网友评论
【启发之处】孩子不断捡起来又扔掉东西的现象很常见,可是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这只是孩子获得乐趣的一种方式,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何会有这种现象产生。如果是一种乐趣,为何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这样。而文章里提到的意义或许会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理性分析背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改进建议】其实很好奇容容产出这样一篇文章的背景是什么?
“强迫症重复”看起来是在针对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而重复。那人一般会对对自己不利的事情趋而避之,什么情况下就会由潜意识避开到强迫重复?希望和容容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