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依体而教”培养学生解读能力------教学反思

“依体而教”培养学生解读能力------教学反思

作者: yr瑞_d826 | 来源:发表于2023-06-29 10:54 被阅读0次

依体而教”培养学生解读能力------教学反思

    在办公室经常听老师有这样的调侃,说语文试卷题目出的匪夷所思,就是让作家本人来做现在中高考试卷也未必能答出相应的正确答案。作家本来“无意为之”,奈尔有关人士却“有意作为”。这个问题该怎样去回应呢?我们说语文教学的目标从来都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服务的,作家完成后的作品,更多只是被用做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工具”或“例子”,至于它本身的“有意或无意”其实无关紧要、意义不大。   

    语文能力有很多层面,阅读教学文本解读,应该是我们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在这里我们说对文本的解读应该是专业性较强的一种文本解读的能力,而不是随意性的、肤浅的、低质的一种解读。当然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但只能是尊重,而不应该成为教学解读的追求。这种专业性的主要表现为,它能用一整套方法或者说是用工具来来剖析文本的规律,探究其中的奥秘,对文本与作者匠心之间的有明辨和洞察。    我们在语文教学阅读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学习、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就是解读文本的工具、钥匙,没有这套工具,解读文本永远不得其法,更不得其道,缺失了法和道,那么就很难真正进入到文本解读的关键所在。

        在这里我们谈到文本解读是对文本的艺术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的理解和拆解。这是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但这种能力往往被老师们所长期忽略。一些教学阅读仅仅专注于培养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把握和理解。其实,只有真正的解开文体文本的关键点,才能对文体本身进行较为理智的认知,才能认识到文本创作的背后知识,进而才能架起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这也是长期以来写作教学低效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正是不能通过文章的解码来打通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在这里文章关键的“码”到底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要通过运用文章学的一些原理,把握文章结构的组织法则来揭示文本谋篇布局规律的活动。这个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的“法码”。    对于文章解码,最最重要的必须要具备文体素养,这是一切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文体是文本形式的划分,是指文本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样式。就似乎是形式上的东西,实际上它是有其本源性的价值。没有文体意识,阅读和教学,包括写作是无章可循的,是不得要领的。不同的文体文章各有特点,特别是文章在结构章法上的特点。那么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文体阅读,也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依体而教”在某种意义上说,文体感甚至比语感更重要,是阅读与写作的一种文体思维。

    但是,我们现在中高考写作要求中有这么一句话说“文体不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文体的忽视。这可以说是对语文教学带来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给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带来无情的伤害。

    初高中阶段来看,文体可以分为三类,文学类、实用类和应用类。文学类文本主要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作者所认知的世界或抒发自身的感情文本。这样的文本具有形象化和审美化的特点,也就我们经常所谈到的散文、小说、诗歌等等。这类文本写景状物,其目的不是进行客观的介绍,而是通过创造意境,唤起情感体验。阅读这类文本基本的姿态应该是文学性的、审美性的、诗意性的,而不更多的是一种客观和逻辑的审辩。例如,我们在解读《天净沙.秋思》我们所使用的解码工具应该是与之相配套的“言、象、意”三个维度的的解读方法,也就是解码工具,而不是以逻辑思维去思考:断肠人在天涯的客观性和知识性。所以,学生在学习诗歌文学类作品的时候,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了解认知这一景观,甚至不仅仅是理解诗人的心境,而是要通过文体“解码”的角度了解这个文体系统背后的结构特性。比如说诗歌当中的起承转和、意象的组合、象和境的结构关系等等。  再举个例子,想实用类文本主要是传达作者观点,传播知识、反映动态的一类文章,通常是一定的体制和规范。比如说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说明文单元。像这类文本必须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比如《苏州园林》,这是一篇介绍中国苏州园林的一篇说明文。作者从整体介绍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就是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眼前都是完整的一幅画。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园林的布局,匠心独运的设计等。阅读这类文本需要关注的是,作者如何将苏州园林介绍清楚其中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及怎样进行组织架构的一些技巧。但如果教师不能对这种文体进行分辨,那么文本阅读就会产生偏离,如把这篇文章引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情感教育,偏谬甚远了。

    总而言之,语文到底“教什么”?学语文到底能“会什么”?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语文人应该做出明确的回答。

杨瑞2023年6月30日星期五

相关文章

  • 课例研讨|依体而教,教出文本的特点

    课例研讨|依体而教,教出文本的特点 ——读《余映潮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之《社戏》 文|张爱敏 所谓依体而教,简单地...

  • 我的语文观(四)  ——关于文本自然解读  郭志富

    语文教学的重要标的之一,是要培养出学生看懂别人所写文章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凭借则是对课文文本的解读实践。以此,...

  • 组织引导学生学好自读课文

    部编教材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重在培养学习的语文...

  • 建议十一:培植自觉,共建会学的良方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在学会中会学。 ️教学不是单纯的教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

  • 童话故事怎样教?

    依体而教,依文而教!这是对于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的高度概括。 今天读了王小毅老师主编的这本书,让我眼前...

  • 依体而教,聚焦语言

    依体而教,聚焦语言 ——观王君老师《老王》教学实录有感 王君老师执教的《老王》一课教学实录,我...

  • 继续阅读

    为用而教,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第八章 反思区 教学反思与策略优化 到此为止,在本章已对五星教学进行了系统且完...

  • 《刷子李》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

  • 培养小助手,让课堂更高效

    “小老师”是我们老师的好帮手。培养小老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素质教...

  • 教是为了“不教”

    “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平常教学应把握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依体而教”培养学生解读能力------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yn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