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业底层逻辑 | 假设驱动思维

创业底层逻辑 | 假设驱动思维

作者: oniahi | 来源:发表于2022-05-03 23:14 被阅读0次

<<<<<<创业复盘实战营笔记整理

众所周知,创业往往九死一生。在所有创业项目中,很多人都不是在创业,而是在试错。花掉很多精力和成本,最后没有获得一个想要的结果,只买来了一个教训、一个认知、甚至只是一个行业常识。为什么?

  • 就创业误区来说:抓不到重点,把很多钱和精力放在了不重要的事情上

  • 就创业问题来说:缺少业务底层逻辑的梳理(选方向、业务、增长、融资问题)

那么,那些成功的、优秀的创业者是怎么成功的?有没有什么规律?

# 两种创业思维

首先,来聊聊创业者。创业者往往可以分为两类:

  • 【X型创业者】:流于表面,想的没有足够清楚,把创业当作一个产品来做

    和很多CEO聊业务时,大部分人都喜欢这样描述:“我在做一个抖音女装带货公司”、“我想做一个制造业低代码平台产品”、“我在做一个年轻人都喜欢的白酒品牌”、“我在做一个下沉市场的连锁火锅店”、“我在做一个装修行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这类创业者,当决定做一个创业公司时,想的就是:那就组建开发和运营团队呗,凑几十万,开始做个公司,做个产品/门店/APP开始运营呗

    这种大概需要3-6个月的研发期、百八十万的研发成本,然后推到市场上让用户试用,再看看用户反馈和数据的模式,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创业路线

  • 【Y型创业者】:用假设驱动业务

    还有一类创业者,在讨论业务时常常喜欢说这样一句话:“你这个业务/渠道/产品的关键假设是什么?”

    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看业务表面的现象,即不是看表面的数据、表面的产品形态、表面的用户评价;而是围绕假设来推进业务

    Y型创业者用的是一套假设思维模型

# 关键假设

由于这里主要想说明的是Y性创业者的假设思维,那么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概念

首先,什么是【假设】?

这里所谓的“假设”,指的是你的模式如果想成立,它所依赖的所有关键条件有什么。换句话说,这些假设如果全部验证成立,你的业务基本就跑通了。而如果有一条不成立,那你的业务也很难走下去,你需要想办法转型,甚至放弃

讲完了【假设】,那什么又是【关键假设】呢?

“关键假设”,是所有假设里面,风险最高,对于创业来说最重要的假设。(也是CEO必须盯死的假设/数据)

通过案例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关键假设”:

案例:2015年O2O上门洗车业务

举一个例子,2015年前后,大家都知道,O2O大战。当年有很多上门服务,比如上门洗车,都靠补贴,把价格做到了10块钱洗车,甚至5块钱,1块钱,就可以跑到你家帮你洗车

而此时参与的创业公司,都同时默认的一条商业模式假设,叫做︰因为上门服务成本更高,体验更好了,所以当未来定价调高时(比如比去店里价格贵一倍),这些补贴来的用户依然会选择上门服务

这就是所谓的“业务关键假设”,这个假设,跟做不做APP没关系,跟客户量增长量关系也不大,跟你的某一些客户喜不喜欢你也都没关系,只跟用户的付费意愿有关系

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很不幸,当整个O2O大战补贴结束后,定价回归理性,几乎所有用户都流失了,那一批创业的O2O上门服务,几乎全部阵亡

事实证明,用户并不会为了这点便捷额外多付费,多数都是以薅羊毛的心态在享受低单价的福利

所以你看,如果你的某一条关键假设不成立,业务就很难继续做下去。这个商业假设,跟你做APP还是H5,是红色界面还是绿色,开发花了30万还是300万,都没有关系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要看业务表面的现象,即表面的数据、表面的产品形态、表面的用户需求;而是围绕假设来推进业务

这种【假设驱动】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识别出这些、极少数的“关键假设”,然后围绕这些“关键假设”来验证业务
案例:web版打车软件业务(假设2005年创业计划)

假设在2005年,你某天突然灵机一动,打算做中国最大的打车软件,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你想出来的这个ideo,这个创意真的值钱吗?

先简单拆一下需要验证的关键假设有哪些:

1)用户路边招手打车麻烦,存在痛点
2)司机大量存在空跑,愿意接网上更多的活儿
3)新互联网服务打车整体体验,远远好于路边招手模式(包括司乘双方体验)
4)网上打车费用双方都能掏受
5)我们的WEB版打车产品,可以靠百度SEO和投放,快速获客增长

你会发现,其中有一条假设是肯定不成立的,就是第三条假设,因为那个时候智能手机还未普及,没有好的移动网络,没有好的GPS定位,如果你用电脑网页下单,体验会比路边打车的体验更差

所以在2005年用web互联网的方式做打车产品,几乎可以断定是一定做不成的

而这个验证过程,有可能是开发了一个APP/网站测试(300万);也有可能是做一个非常粗糙的测试产品,直接推给用户以集反馈(30万);还可能是专家+用户访谈,做了深度用户需求研究 (3万);或者是烧钱以前,调研市场上已经阵亡产品的死因(¥0)

本质上:300万=30万=3万=一块钱没花

从某一个维度来说,不管为了验证结果付出了多少成本,其目的都是为了验证关键假设。而创业者想要获取更好的结果,就要直接找到成败的关键逻辑

拆关键逻辑 >不拆。而拆的怎么样,其实差不多

想出一个ideo一点都不值钱,而真正值钱的,是这个ideo背后的一整套关键假设

再举个例子,18年底,有一个同学来以太拜访,希望深入聊聊业务(投资)

他们打算做一个东南亚某国家的电商平台。下一个版本的产品计划,是开发一个简单版的淘宝,大概需要小100万,但是手里钱不够了,陷入了一个非常难受的循环(推进缓慢):出来融资 / 找厉害的人加入;但是没有发布,运营数据,说服力很弱。但是没钱的话,如何开发、上线,拿到运营数据呢?

我和以太易项的CEO臣羽一起接待了这个创始人,坐下来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参考国内经验,你这个模式要是想成立,需要哪些必要的条件?也就是关键假设?

于是和创始人列了10条,关于选品类、供应链、配送、支付等等假设

然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假设哪些是其他人验证过了?剩下的还有那些风险最高?

接着,我们又一步一步地做减法,我们把这个业务锚定到了两条关键假设上︰
1.选品,SKU要符合当地人支付能力
2.获客,要有一种规模化获客的渠道

也就是说,如果这两条假设没有验证,业务九死一生,很难成立;而如果这两条假设都成立了,业务将很靠谱,也很容易得到投资人的支持

最后,我又抛了一个问题:如果只验证这两个问题,真的需要开发一个新的淘宝吗?换句话说,甚至需要动开发,做一个产品吗?

经过一轮一轮的提问,最终我们引导他做了一个新的验证方案:用客服人工,模拟一个微信拼团的服务,然后直接测试选品和用户支付能力。因为目前测试这两个假设,完全不需要开发一个独立的线上产品

最终,我们把这个项目的验证成本砍掉了90%,几万块钱就可以验证一轮业务,而他手里的资源,够他做好几次实验的了

故事的结尾很出乎意料,我们虽然没能法帮他拿到钱,却有能力帮他省一笔钱,大幅砍掉做业务的成本。这就是要识别最高的关键假设的原因

当我们自己去操盘一个投入百万/数年时间的新项目时,花几天时间,认真思考以下这几个问题,很有必要:

提前想一想这个项目会死在哪里?有哪些致命的点?如何最大程度避免它死掉?如何用最低的成本避免它死掉?

不管是“先想好再做”主义,还是“先干了再说”主义,底层不变的,都是要先找到并验证那几个最关键的问题。否则只能说明一个是根本想不清楚,一个是空有执行力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创业这件事,首先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 问题一:创业,究竟在创什么?
  • 问题二:如何拆解项目背后的逻辑?
  • 问题三:如何抓住商业模式的关键?
  • 问题四:如何低成本的验证业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业底层逻辑 | 假设驱动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ai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