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群文与思维齐飞 ,诗意与理性共存 ——全国第5届初中群文阅读现场

群文与思维齐飞 ,诗意与理性共存 ——全国第5届初中群文阅读现场

作者: 杨金花_849e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21:14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近水楼台先得月。

    全国第5届初中群文阅读现场优质课大赛(重庆赛区)于2020年11月26日-27日在垫一中举行,十中学校给了我这个菜鸟老师外出观摩的机会,感恩,窃喜。

    整整两天的赛课,我在一中的一赛场听了15堂课。其中二、三赛场,也设在一中,我没有孙猴子的分身之术,无暇瞻仰到其赛课老师的风采。奈何我也没有唐僧念经的专注,即使身在一赛场,我也没有听出多少名堂。感兴趣的,听和记,不感兴趣的,则左耳进右耳出。

    为了对得起这二十来个小时的苦坐苦熬,特此整理一个参赛老师的教学设计。这是一个我较欣赏的群文课例,准确地说是群诗教学。


    课例整理如下:

    “无理”而美  诗意千寻

    ——现代诗歌的语言“陌生化”

    金花瞎评:美妙的课题,尤其是“诗意千寻”,引人遐思。正标题感性含蓄,为课题的作用;副标题则直接揭示了课题。

    备课时,我非常喜欢给课文找一个或拟一个副标题,来表达对文章的粗浅感知。比如最满意的《木兰诗——英雄气,女儿情,孰可贵?》,多数情况是引用名句,比如《愚公移山——没有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周亚夫军细柳——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教学上的记录,我也喜欢用俩标题,比如期末教学总结系列:《分·课·文——初一(上)语文教学回眸》、《用文字酬和光阴——初一(下)语文教学回眸》、《习字·读书·写作——初一(上)语文教学回眸》、《给岁月以语文——初一(下)语文教学回眸》。这是连续两次教初一的经历,酷比,酸爽!

    扯远了,题目的一正一副,多数情况是一虚一实,相得益彰,我则是纯属好玩罢了。

    一、知“陌生”,明手法之义

    1.抽象概念

    语言“陌生化”的定义,PPT展示当代作家王安忆的观点。

    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打破,造成语言理解与感受上的陌生感。在指称上,要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觉;在语言结构上,要使那些日常语言中为人们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化为一种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漂泊的语言》

    2.具体语境

    进入垫江一中的校园,这里环境宜人,书香为伴,我不由感叹: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于是,老师写了两段文字:

    (1)深秋的清晨,走在劲松广场,风轻轻吹在脸庞,琅琅书声相伴,置身如此宁静的校园,心中满是惬意和欢喜。

    (2)走过劲松广场

    轻嗅阳光

    一片温暖的寂静

    时间停住脚步

    流淌着欢喜

    任清风柔软了絮语

    明确:第(2)种表达“打破常规、表意新奇”。PPT展示杜甫名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金花瞎评:课堂中适当引入文艺评论,可以增加课堂的广度。学生可能理解不了这般艰深的表达,我对此类文字更是头疼。没关系,我们只需知道有一个“语言陌生化”的概念即可,语感敏锐的学生,也许可以粗略感知此类语言表达的逻辑美感。

    作为教师,我不知道在什么渠道可以查阅到如此准确的文段,文献学,我没有接触过。

    另,课堂中适当展示教师的写作功底,可以锦上添花。(1)(2)两段文字为教师的作品,写作底子较好的初三学生也可以写这样的作品。其实教师写得好与差无关重要,给学生带去熟悉感与真诚感,与之产生共鸣,教师就是写作的榜样了。在这里,需要这般清浅细腻的文字,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表意新奇”——自己学习生活了三年的校园,在一个外来老师的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且诗意。

    题外话,我猜测这位老师在来垫一中之前,就打好了腹稿,只需换上具体的地名即可,毕竟优质课是反复打磨好了的成品。

    二、析“陌生”,品效果之奇

    品读文本一二三,探究:诗歌语言“陌生化”有哪些方法?分别有何作用?

    1.文本一:加点词句在搭配上打破了怎样的常规?

    例句: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节选)

    明确:错位搭配——词语错搭;指修饰A的词语故意“错”用在B的身上;作用:丰富联想,拓宽意蕴。

    2.文本二:从多种感官的角度,加点词如何打破常规?

    例句:灼热的风也变得金黄╱轻轻地为我唱着一首╱芬芳的歌《播》

    明确:感官混搭,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混搭使用;作用:融合感官,丰富意味。

    3.文本三:加点词语在语序、停顿、诗行排列上,如何打破常规?

    例句: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雨巷》(节选)

    改变1:独自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改变2: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明确:断句错列,指诗中重点表意的词句,或独立断句,或颠倒语序,或上下诗行排列故意错位;作用:连缀上下,反复强调。

    4.小结:语言“陌生化”的三种方法及作用(同上)。

    引入文艺评论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俄国文学评论家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词语的复活》

    金花瞎评:这一环节,课堂节奏较赶。截取一首诗歌的某一句,进行品析,然后得出结论。把某一句诗单独拎出来,脱离了整首诗的语境,是很难品出其中的诗味儿的。我猜测该教师这一环节主要任务不是品诗味,而是快速引出语言“陌生化”的类型及作用。

    那么,这里的群诗阅读,貌似有点断章取义,有些注水了。群诗,三句诗句而已,并没有落实到群文本里的阅读。学生基本上是被老师牵着牛鼻子走的,课堂生成学生的阅读体验较少。

    另,引用艰深的文艺评论印证语言的“陌生化”的作用,华而不实且故弄玄虚了。

    三、用“陌生”,悟鉴赏之得

    运用语言“陌生化”的三种方法,赏析文本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金花瞎评: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的阅读体验自然生成了,可谓水到渠成。给方法,再训练,诗歌处理为语用型文本,恰当。

    四、仿“陌生”,写生活之美

    运用语言“陌生化”的三种方法,创作一首3-4行的小诗。

    要求:代入下面任意一个词语

    劲松广场、“松”字墙、牧星亭、云影池、教学楼的灯(或者你想写的校园元素)

    学生创作、展示点评。

    教师下水文

    墙上的“松”字

    悄无声息地生根发芽

    长成一首绿色的诗

    读书声声聚起了粼粼波纹

    荡入云影池

    成了葱郁的绿

    有身影染就阳光  跳跃

    在劲松广场

    之间  是垫江的学子

    金花瞎评:给方法后,品读与仿写实践方法,层层推进,课堂结构眉清目秀。让人称道的是课堂的圆形结构,由一中校园诗句始,再由一中校园诗句终,颇具美感。


    写在后面

    评委们较青睐有思维能力训练的群文课堂。教师借助群文要建构一种思维方式,用以生成学生的阅读体验,而不是在一望即知的内容上反复查找,反复讲解。这在方面,主城教师遥遥领先区县教师。同理,作为区县教师的我,和台上教师相差甚远。

    走一步,再走一步吧。

    2020-11-2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文与思维齐飞 ,诗意与理性共存 ——全国第5届初中群文阅读现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bc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