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
《新宋》札记(63):蕃部叛乱

《新宋》札记(63):蕃部叛乱

作者: 晏然 | 来源:发表于2023-12-28 23:18 被阅读0次

    石越在亲兵的护卫下赴渭州见高遵裕,在渭州与原州交界处被不明身份的蕃部叛军骑兵围追堵截。亲兵们拼死护卫,石越等人还是被围困在一个山坡。因石越迟迟未到,高遵裕派出四路人马沿途接应。李十五率一百步兵寻到了石越,冒死救援,但也只是分散了叛军部分火力。幸好职方馆陕西房安排在西夏的细作探查到西夏指使蕃部劫杀石越,及时到原州搬来救兵,才帮石越逃过这一劫。然后,再交代一下李十五的身份。

    这部分内容如果让我写的话,大概就是这个顺序。我还得先弄清楚那些州的方位、众人的职位等等,花费不少工夫写出一段鸡肋故事。

    来看看作者阿越是怎么写的。

    前文写到石越决定跟高遵裕借猛将刘昌祚摧毁西夏在建的讲宗岭之后,石越又与陈良一番长谈。这里读者已经知道石越准备去见高遵裕。作者没有写石越的行程,而是将视角转向高遵裕。石越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到达,高遵裕意识到很可能是路上出了意外,派出四路人马沿途接应。李十五是其中一路的都头(相当于队长)。

    李十五,看名字像是酱油。作者给了一段心理描写,籍籍无名的下层军官李十五渴望像航海大王薛奕那样,借石越的东风建立一番功业。这里我还没有意识到李十五可能认识石越,主要是薛奕已经成了当时的励志榜样了,谁都知道薛奕年纪轻轻就封侯拜爵是因为追随了石越,都想抱住石越的大粗腿。

    且说李十五带着百余名步兵走到渭州与原州边界,士兵发现了一匹死马。马是珍贵动物,就算死了也会被吃掉,没有丢弃的道理。李十五在死马身上发现了箭簇,上面刻着“秦帅”,他立刻猜到石越遇到了袭击。

    氛围立马紧张了,大家都知道石越有危险,赶紧沿路追寻。先是看到中箭的死马,然后是蕃部骑兵和宋兵的尸体,尸体上有刀砍的痕迹。这就表示石越一方的箭剩得不多,亲兵们开始和叛军近身搏击。至于亲兵拼死护卫石越的过程,读者自己想象吧。

    李十五终于找到了石越。石越和百余名亲兵被堵在了一座山坡上,对方大约五百骑兵张着血盆大口准备将他们一口吞下。这里给了侍剑一帧杀敌的特写。此刻,李十五手下只有一百多名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步兵。求援?远水救不了近火。怎么办?

    李十五这路人马不是最后的救兵,他们只是分散了叛军的火力。写这路人马主要是为了刻画李十五这个人物形象。在援军到来之前,李十五指挥队伍发起了绝望的攻击。士兵结成圆阵,用箭对付骑兵。在新兵紧张没等骑兵进入射程就放了箭的情况下,李十五处变不惊,再次下令在最合适的时机放箭,弓箭攻击过后再用朴刀。作者顺带写了一个武林高手——军法官邱布。不过《新宋》不是武侠小说,一两个高手没法战胜几百骑兵,还得有别的援军。

    到了这里,作者采用倒叙方式,写了援军从何而来。原来职方馆陕西房安排在西夏的一名细作探查到这次阴谋,因事态紧急,无法按照正常程序上报,才到原州府衙寻求帮助。原州知府李德泽怀疑此事的真实性,拒绝发兵。这个叫慕义的细作不得不用匕首胁迫李知府出兵救援。职方馆是司马梦求一手组建的,关键时刻,救了石越的性命。

    随着援军到来,叛军火速撤逃,李十五和侍剑双双倒下。到了原州府衙,石越应邱布所求去探望李十五,才知道这个带着百名步兵自杀式救援的都头,竟是旧识李旭。石越当即下令将昏迷的李旭送到府衙休养。

    李旭原本是国子监太学生,在白水潭风波中,白水潭学院的学生因桑充国被捕受刑,申冤无门,聚集到宫墙之外叩阙上书,一批太学生加入了叩阙阵营。李旭便是太学生领袖。

    风波过后,白水潭学院带头的学生在石越的安排下去了杭州西湖学院。石越并没有意识到,太学生李旭的命运也因为这场风波彻底改变。

    能够进入国子监就读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李旭更是才华横溢。作者没有立即交代李旭为何改名出现在陕西边军,可以猜想,叩阙事件后,李旭被列入了官场黑名单,仕途彻底终结。这个苦闷的书生无奈之下选择了宋人最不愿选的从军之路。李旭的命运因石越而改变,此次在陕西重逢,又不顾生死地救援石越。可想而知,李旭将会进入石越的核心集团。

    这场叛乱中,救援石越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慕义。慕义不惜用匕首胁迫原州知府李德泽出兵,犯了重罪,甚至会连累职方馆。但李德泽不顾石越安危,拒不发兵,同样有罪。石越的处理方法是假装不知这回事,为李德泽请功,说他主动出兵救援。不追究李德泽,李德泽也无法追究慕义的罪责。如此一来,保住了慕义和职方馆,感动了李知府,皆大欢喜。

    叛乱事件中,作者重笔刻画了李十五和慕义两个人物形象,同时也深化了石越的形象。假如遭遇蕃部劫杀的是另一个人——比如吕惠卿、王雱,李十五和慕义会不计后果地救援吗?侧面烘托的效果不亚于正面描写。这种手法被作者一再使用。

    牧场刺杀到蕃部叛乱,石越远离朝堂的勾心斗角,进入边境的血雨腥风中。两次事件都是西夏国相梁乙埋指使的,这梁子结得够深。高遵裕表示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被石越按下。高遵裕以为石越书生怕事,却不知石帅心中另有想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宋》札记(63):蕃部叛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cj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