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 isn't the main thing. It's the only thing.
时机不是最重要的,时机是唯一的。
人的时间是被划分出来的,比如,我们习惯性认为,一天有24个小时,一月有28~31天,一年有365天。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做“何时”的决定,从小事(何时吃饭,何时洗澡)到大事(何时结婚,何时辞职),我们每天都在做决定,我们却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我们在做决定。
《时机管理》这本书帮助我换了一个视角审视“时机”这个词。大家看过许多的电视剧,电影或书籍,一个人的人生是由若干个重要的“决定”组成了,比如,选择了什么大学专业很大程度决定你以后从事的职业,选择一个伴侣会影响下你未来几年的生活质量,选择定居的城市会影响后代的教育质量和生活圈子。
我们没有办法去测量我们的选择对不对,因为所有选择的后果都要交由时间来检验,而这个检验时间轴过长,往往等到所有事情瓜熟蒂落之后,我们才恍悟,原来是这样。
我时常有种感觉,我今日所站的时间轴的位置,我今日所做的决定,会不会就是影响我未来人生脉络走向的一个曲度?那么,探索时机,了解时机,会帮助人们更为清醒的去抓住决定“何时,做,何事”。
时机管理,是基于人的管理。
一、将时间科学应用于日常生活。
如果一个人认真观察自己一天的情绪,TA会惊奇的发现,自己每天的情绪都是不一样的。
以我自己为例,我认真观察了自己几天以后,惊奇发现一个自己从未注意的现象——我有轻微的起床气。
在起床的头一个小时,我会不想理人,情绪低落,只想安静的坐着或者处理一下我自己的事情。在一个小时后,我的心情愉快指数会升起,如果天气晴朗,我会更加愉快。而晚上的心情一般很平稳,很适合我处理专业事情。
了解我自己的一天的情绪走向之后,我会更倾向于把难、繁、杂的任务放在晚上处理,因为如果我逼迫自己白天就去干活,我可能会不爽一整天。
每个人的情绪其实是像潮汐一样有规律变化、起伏有常;从高峰到低谷,再返回高峰。有情绪才是正常的,会不愉快也是正常的,只要你懂得在合适的时间让自己变得愉快。
二、合适的休息,适度控制每日安排
如果一天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一个人可以连续不间断的工作8个小时吗?
答案是,不可能。
根据研究,一个人集中注意力的最高效时间段是52分钟。
我时常看书,测算了下,我的集中注意力时间段45分钟,超过45分钟,我的大脑会不由自主开始分神。看着看着,可能就会想到明天我该穿什么衣服了。
所以,这是大脑需要休息啦~
怎么休息最为恰当?本书给了几个提示:
①睡午觉。20~30分钟最为恰当,超过90分钟的午睡会让人更累。
②好好吃午餐。一顿美好的午餐会让你有休息和身体放松的仪式感。
③每个小时起来活动一下筋骨。或者转换下思绪,参考学生时代的时间表,学生总是一节课45分钟后休息10分钟,让大脑得以休息。
三、起点效应
有句俗语,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句话告诉我们,好的开端很重要。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好的开端意味着你很好的抓住了时机。但是如果,你的开始的时机已经不是那么好了呢?
我个人认为,人如果持续、稳定、重复的做一件事,是一定可以获得成功的。但问题在于,人类心理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我们受情感因素所困惑,我们会沮丧、会难过、会崩溃、会自暴自弃,我们很难从始至终的以一个稳定的做事效率过完一生。
如何解决?人为的为自己造一个时间地标。
我们时常听到一个词,叫仪式感。什么时候最有仪式感,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情。为什么人们生日要买蛋糕,求婚要用花,结婚要挑日子?你见过人农历7月14日大摆宴席的吗?
这些是我们为自己所造的时间地标。代表此时此刻,我可以重新开始,过一段崭新的时光。
四、半途效应
大家特别喜欢在新年初始,如1月1号,立flag。然后80%在年中的时候已经放弃了。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大家就会发现,小时候许的愿望大多数是没办法实现的。
生活是很少遵循一条清晰的直线式路径的,我们总会碰到意外,总有更优先的事项会打乱我们的计划,人的一生是一直在修正自己目标的过程。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只不过,这个中间点,有时是一段生活的中间点,或者是一个项目或一个学期,它可能激励我们,也可能浇灭我们的兴趣。
处于中间点的人们,目标更可能模糊,因沮丧而丧气的几率更高。
①优先处理最高目标。
②回忆生活的积极事件
③等待
五、峰终效应
①激活。
从生物学意义的来说,29岁的我和30岁的我并没有太大的生理上的区别。但假设我为我自己制定了一个10年目标,29岁的我会比22岁的我更努力,因为时间的设定结束更近了。当我们开始追求某这个目标时,如果我们受进程所激励,越接近终点,我们会努力缩短余下的差距。
为自己的目标设一个截止日期,能更有效的激活自己的能量。
②编码:定义、评价和回忆体验。
我们的主观感受会影响我们的评判,最终影响事情的结果。
比如A一辈子都在做好事,最后临终时刻做了一件坏事;
B一辈子都在做坏事,最后临终做了一件好事。
调查发现,对B的评价会高于A,这就是临终偏见。
不要让自己的主观臆想或者情绪化评价,扭曲了我们的看法,影响的全局。
③编辑:修剪你的朋友圈
④升华:情绪复杂化是核心
终点可以使一种力量,激发我们实现目标,修剪不重要的东西,帮我们实现人生的升华。
纵观一生,人类大多数追求的成功不是物质上最高程度的积累,而是人生意义的实现。
但如何实现人生意义?每个人的定义繁杂纷乱。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人的一生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来使自己的意义最大化。
敬以此书,共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