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回,宝玉和爸爸,还有众门客一起游园。我们可以跟随着他们的脚步来看看大观园到底是什么样的?
站在大门口的时候,贾政命人将大门关上,先从外面看整体。这时,我们能看到,大观园的外观是什么样的。看看原文: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
在东方的建筑中,很讲究“对称”这个观点。所以,贾政在欣赏大观园的大门的时候,他是站在正中间看的。所以,他的正面有一间大门,大门的两边分别有两间门,总共五间。儒家讲究“方正”,做人也要“堂堂正正”,“方正”也是东方建筑上的特点!
而打开门进去是什么样的呢?原文: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可见,方方正正的大门后面却是一座假山。整座假山造型别致而又有变化,白石纵横拱立。白石上布满了绿植,有苔癣和藤萝。绿植也长得非常的茂密,隐隐约约的露出了一条羊肠小径。
我每每读到这段,都特别有画面感。这个景的创意也是非常具有东方建筑特点的!在东方的建筑设计里,一般正大门的后面,也就是大门一打开,我们都不是直接可以看见里面有什么的。因为,老祖宗的文化里,会觉得门一打开就什么都看见完了会觉得很无趣,太直接了。在风水的角度来看,也会有“藏”的观念。一般正大门都会稍微有一些“挡”的设计,要不然,家里的运势就直接跑没了!这和国外的,现在大门就能把里面看完的设计理念是截然不同的。而那条“羊肠小径”则是点睛之笔,一下就带你领悟到曲径通幽的意境!
他们通过这条“羊场小道”再往里走,里面的景象让人豁然开朗,别有一番景象。看看原文: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不仅仅只有建筑和植物,景里一定会有水。流动的水,不仅给景增添了风水学里所讲的生气,还让整个景致显得动静结合。有的地方的水流设计是飞流直下的,带有气势。而有的地方则是缓缓流动,娓娓道来!就像一首曲子,有轻声细语的前奏,也有高亢激荡的恢宏!我觉得古人的设计是很智慧的,这也是在外国的建筑里少有看到的。国外的建筑里,水的部分的设计,很多仅仅只是体现在一个喷泉上。而像这种将水的设计镶嵌在整个景里,随着景的变化而变化,这才是顺势而为。
而中国园林里,亭子的设计也是一个经典之作!“亭”即“停”。往往很多时候,亭子都会设计在需要让我们停下脚步才能看到风景的地方。往往这个景点需要我们停下来休息,一边休息,一边感受。用静的状态来感受整个环境给人带来的体验!
众人继续随着这条路,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走过了大观园里的每一个房间。明天,我会继续聊这一回。不过明天的重点不在于景了,而在于给这些亭台楼阁,以及经过的每一个住处进行题词命名。这也是这一回的重点,因为这次也是爸爸对宝玉的一次考试。每个需要命名的地方,贾政都会让宝玉说一个,宝玉这次的游玩是很痛苦的!明天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