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朗读的是三毛写的《荒山之夜》,选自她的《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是台湾著名作家、旅行家。著有《撒哈拉的故事》、《温柔的夜》、《雨季不再来》等许多作品。
她的经历也十分坎坷。十三岁时因为数学老师在同学面前羞辱她,对她年幼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她得了抑郁症,休学多年,在家看了很多书,奠定了她扎实的写作功底。十九岁的时候,她开始拜师学画,慢慢打开了心灵,走出了阴影。
后来与暗恋她六年的荷西结婚。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很深,荷西得知她想去撒哈拉,二话不说,自己先去那里“开疆拓土”,找好了工作,租了房子,等她过来。他们共同度过了几年幸福的时光,这一时期三毛的作品大多是色彩明快、幽默风趣的。
她待人真诚,热情好客,充满了好奇心,就像个大孩子,没有经济头脑,爱旅游,爱阅读,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她与荷西之间,既相爱相知,也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荷西送她的结婚礼物竟然是一幅骆驼的头骨,她却视若珍宝。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三毛和父母去旅游了,结果得知荷西溺水而死的消息,她痛不欲生。从那以后,她的作品里阳光尽失,充满了阴郁和悲伤。最后,在她48岁的时候,自杀身亡。
《荒山之夜》生动地体现了三毛的机智勇敢,以及她与荷西之间的相亲相爱。
三毛看见荷西不慎陷入泥淖而无法自拔,心里非常着急,不知所措。恰好有货车经过,她以为来了救星,谁知却是几位灾星——他们冷酷无情,不想救人,只想羞辱三毛,三毛拼命开车逃跑了。甩掉这些匪徒之后,返回泥淖,在又冷又黑、又孤独无助的情况下,她急中生智,拆了车垫和三个车胎,并将自己的衣服撕成布带连接成绳子,成功地将荷西从泥淖中解救出来。
三毛与荷西的结合,感觉他们既彼此独立,又似乎融为一体。在遭遇险情、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下,三毛不顾自己的安危,想尽一切办法救荷西,他是三毛生命的重要部分,如果他有什么闪失,遭遇什么危险,那三毛的心就会碎了,她的肢体也好似残缺了。所幸,老天有眼,荷西这次脱险了。
记得有一对夫妇,妻子得癌症了,有很多食物都不能吃,丈夫对她呵护备至,也和妻子吃一样的东西。丈夫说妻子病了,就等于他也病了,因为他们是一体的。真的挺感人的。
我也非常佩服三毛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她的动手能力。在这样黑夜,在茫茫沙漠里,根本找不到救兵的情况下,她能巧妙地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还能迅速地拆下车座和轮胎,我有时会想,要是我在当时的情况下能脱险吗?真的很难想象。
所以我觉得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野外求生的能力,一方面大家外出时,最好准备一些急救用品或防患于未然的工具,以备不测。
他们两人也颇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回去的路上,荷西问她还要化石吗?她说要,并且明天下午再来。既勇敢又幽默的一对。
真的希望荷西后来没有溺水而亡,能像太阳一般地温暖、陪伴三毛,这样,她也不会走上绝路,一定还能写出许许多多精彩的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