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我们正处在熟人社会的氛围中。
这个氛围,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且持续,源于对契约精神的缺失、漠视和抵御。
熟人社会的氛围,在城市来说,相对要淡化一些,城市越大,氛围越淡。相反,注重规则,注重秩序。
熟人社会的氛围,尤其在县城里,愈发浓重。大凡家门以外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个氛围。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做父母的共识。上个好学校,分个好班级,奔个好老师,没有靠谱的熟人帮忙或牵线搭桥,简直难于上青天!
再说看病。没有熟人引荐,医院里一套程序走下来,病情很有可能只会加重而不会减缓。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痛彻骨髓的体验。
电商的便捷,缩短了物流的距离。但是,电商与实体店的区别,外行人是不了解的。凡是有可能与售后服务密切相关的商品,熟人会告诉你,应该事前做好哪些功课,再下单。否则,烦恼丛生,麻烦不断。
这些还都是鸡毛蒜皮。诸如去各类政务中心或机关单位办业务,不找熟人,或,找不到熟人,你只能俯首听从于所谓的程序的摆布和戏弄。盖一个公章,签一个字,能耗损你到地老天荒。
有人会说,我投诉他,呵呵,你投诉去吧,应对你的说辞,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厚厚的一大摞!
有人会说,我去找媒体!喂,媒体的大门,是朝南开的哦?侬晓得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依我之见,至少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植并维护好自己的人脉。德国营销大师德鲁克家族,长达六十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一个客户可以影响到二百五十个客户。换言之,一个自然人可以影响到二百五十个自然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脉,差别在于,人脉的长短不同、维度不同、结构不同。在平时,你要把自己的人脉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整合,尽可能延长和延伸触角。如果你新到一地,可以从一个点开始,培植自己的人脉,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立体到多维。国人性格过于内敛,这个弱点自己不仅要清楚,而且要注意克服。一言一蔽之,自己要主动出击,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甚至花钱。所谓自尊,是要靠实力支撑的。否则,下顿饭的来路在哪里还不知道,还谈什么自尊?这方面,境外华人最有发言权。有了人脉,日常的维护,相当重要。不要等到需要时才会想起另一个人,那样,多半会事与愿违。不要怪别人冷酷无情。要怪只能怪自己功利心太强、太沉溺于实用主义。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这句话很有道理。
其次,在找熟人帮忙之前,我们要学会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常识。正如我母亲生前说的那样,书,不是白念的;本事,不是白学的。比如,看病的流程,尽管五花八门,但是其中的动线,基本相同。知道一点,就可以触类旁通。去医院要带哪些证件和资料,平时就要准备好,集中放在一个地方,需要时,拿起就走。不然的话,到了医院才发现,身份证没带,病历没带,用手机,手机欠费,刷卡,卡里没钱,等等等等。上学、购物、探亲、旅游等也是如此。事前要做足功课,这样才能有备无患。正如古话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三,不要拿随处可见的服务承诺当回事。那些贴在墙上、飘扬在头顶的东西,贴出来,飘起来,使命就完成了。那只是一种渲染。号召的人、制作的人,都心知肚明。服务对象拿它当真,就显迂腐或书生意气了。
第四,当意识到自己能力够不着时,第一时间要做的事情,就是找熟人帮忙。这个世界,没人拿你的自尊当回事。所以,你的自尊,在紧急情况下,最容易成为绊脚石。你要立即调动自己的人脉资源,筛选出来最靠谱、最接近行为目的的那一个、那一群,主动联系对方。电话打不通,可以发短信。短信不回复,可以通过另外一个人,间接联系对方。尽管世界之大,但要找到一个想找的人,还是不很难的。
第五,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说白了,就是注意自己的态度。你身体不舒服,你家人身体不好,在你来说,事很大,事很急。但在成年累月应对病患的医护人员那里,就是司空见惯,就是家常便饭。如果医护人员如你一般焦急万分,那就糟糕透了。如今的医生,早就不再望闻问切,而是借助机器运转出来的数据看病下药。在你认知范围里,有些检查毫无必要,但在医生那里,往往是重要数据。所谓隔行如隔山的说法,能流传至今,不是空穴来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宽容医护人员的态度。医护人员首先是人,也有喜怒哀乐愁。他们的精力和体力也是有限的,在疲倦的时候,不耐烦、不热情、不主动甚至不客气,在所难免。即使是我们的熟人,也要尽可能地宽容他们。在求教育系统或其他系统熟人帮忙的时候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每个人都有斩不断理还乱的烦恼,喜形于色的时候,实在太少,多半时态,眉头不展,神情呆滞,心事重重,忧虑重重。你需要打扰他们时,千万不要直奔主题,测试一番后,预留心理预期后,再说不迟。否则,极有可能,会影响诉求目的的如期实现。当然,紧急情况下,或者,关系密切程度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里面的关键基点在于,千万不要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跟对方沟通。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有点累了,就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