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团队 能力提升】“五课联动” 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一一论“送课下乡”的形式充实与内涵拓展
原创 王新年 暮思晨悟 2022-10-17 21:43 发表于河南
《暮思晨悟221017》【国培团队 能力提升 】“五课联动” 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一一论“送教下乡”的形式充实与内涵拓展
第二组的老师重点介绍了“送教下乡”的基本设想 。这是一个实施多年、比较成熟的项目 ,随着形势的发展 ,送教下乡的形式与内涵也应当随之发生改变 ,才能更好的适应乡村教育的现状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
1、送教下乡的概念 :
在市县教育部门组织下,城市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上课 ,组织乡村教师进行“同课异构”观摩研讨。以期起到教学示范、专业引领、学术交流、资源共享 的目的。
2、“送”的需求度与“教”的丰富度,达成教师需求的匹配度、满意度
① “送”的原则: 乡村教师的解惑要求
乡村教师的发展需求
乡村教师的职业渴求
乡村教师的专业追求
②“课” 的多样 :
“同课异构” 比较教学设计
“一课多讲” 磨练教学技能
“一课多磨” 参加优课大赛
“异课同讲” 寻找思政元素
“同课异讲” 碰撞教学创意
“课改擂台” 展示教学风采
“信息+学科” 呈现技术优势
“主题+学料” 跨学科主题教学
“地域+红色” 大思政创新课
“体验+角色” 尝试教育戏剧课
“项目+意义” 推出劳动教育课
……
送教下乡不等于“送课下乡 ”的单一形式,它还包括“送培下乡”、“送方下乡”、“送思下乡”,送什么需要上级培训部门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学校的 实践落地。
3、“五课联动”的糸统思维与统筹设计
①五课联动
用心备课-倾心听课-热心议课-
专心磨课-潜心悟课
②新课标背景下 有效备课的“十条建言 ” 参见《暮思晨悟220923一1005》
“五课联动”的系列文章 :
“一课三备 ”“一课三议”“一课三磨”“一课三悟”,可参见《暮思晨悟220728一0802》。
4、“送教下乡”效果评价的“五动指标”
① 思维触动 若有所思 改变现状
② 榜样带动 模仿学习 借用方法
③ 城乡联动 资源共享 均衡发展
④ 思想感动 寻求合作 改变自我
⑤ 学习主动 责任自觉 勇于担当
⑥ 课堂灵动 联系生活 富有创意
5、 教师成长的快捷方式 :做讲座
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
教师最有效的成长方式是做讲座
6、“送教下乡”背后的教研蕴意
①了解乡情师情的机会
②落实双减工作的机会
③检验课标落实的机会
④践行比较学习的机会
⑤优化教学反思的机会
⑥提升学识见解的机会
⑦捕捉教学创意的机会
⑧凝练教学特色的机会
⑨打造教学团队的机会
⑩创造共同努力的机会
7、“送教下乡”的完善思路
①一送了之要转向一送结对、一送扎根、一送播种、一送结果。
②“送教下乡” 带有某种优越感 ,可否改为“联教下乡”“研教下乡”“深教下乡”“金课下乡”。
③帮助乡村教师打磨、打造得有乡土气味、 田园风光、乡愁寓意、乡村特色的校本课程 ,结合劳动教育、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展开,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可能为振兴乡村教育闯出一条新路子 ,提供一些新经验 ,摸索一些新方法 ,提炼一些新观点 。
④“送教下乡”不能一味认为乡村教育就代表落后、意味闭塞,要向城市教育看齐 。我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 。这就需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农村教育的现状 ,研究乡情、体现乡趣、适应乡村,研究乡村教育的新路子。
我有一个观点 ,我们鼓励农村的孩子努力学习 ,将来考上好大学 、寻找好出路、找个好工作 ,以求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那么未来的农村靠谁来建设呢 ?应当倡导一种扎根教育理论 ,扎根乡村、 扎根祖国 。
努力学习,志在报国 ;
长大成人 ,扎根家乡;
有所作为,建设家乡 ;
融入时代,不负韶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