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可欲
使民不乱
1、
“见”,显露
许多人不理解
或者坚决反对
深恶痛绝,骂之后快
归根结底,不懂人性
换成肯定的语气:
见可欲,民则乱
公司考验员工的人性
国家考验国民的人性
答案二字:必乱
2、
⑴
先讲公司的“见可欲”:
主要管理礼品店的库存
礼品店的队伍是300名
热爱公益事业的志愿者
志愿者们全都是钟情于
戏剧和音乐的退休人士
人品值得信赖
道德无可挑剔
所以礼品店内
没有收款机
只有钱箱
将现钞放入钱箱
并从钱箱中找零
但大家发现
一个大问题:
每年40万美元的收入当中
总会有15万美元不翼而飞
当丹韦斯
被提升为经理时
他承担了抓小偷的任务
他怀疑小偷是一位负责
将现金存入银行
的工作人员
于是丹•韦斯联系了
一家有名的侦探所
制订诱捕行动计划
丹•韦斯
在钱箱里放了
带有标记的钱
然后离开现场
和侦探一起藏在
附近的灌木丛里
等待着人赃俱获
当那位工作人员
存完钱下班离开时
他们当场将其扑倒
在他的口袋搜出了
做了标记的钱
但案子没有破
这个年轻的雇员
仅仅偷了60美元
就在他被解雇后
现金和商品仍然
不断丢失
贼不只有一个
而这些贼,都是那些
人品高尚热爱艺术的
志愿者
后来,丹韦斯
不得不建立了一套
价格清单和销售记录
在内的库存系统
要求员工
记录他们自己
所售出的物品
及所收的金额
从此以后
偷盗的现象
才终于绝迹
丹 • 韦斯感慨地说:
只要有机会,其实
我们都会偷取东西
三个字:见可欲
“可欲”
欲会被人知道
那就叫不可欲
欲不会被人知道
才能被叫作可欲
“不见可欲”,就是:
不给人民犯错的机会
3、
⑵
个人的“见可欲”行为: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故意不藏好贵重的东西
就相当于,教别人偷盗
故意打扮得花枝招展
就相当于教别人调戏
站在受害者的角度
来去审视这两句话
你会发现这简直是
犯罪者推脱责任的
辩护词
站在犯罪者的角度
这两句话是受害者
撇清责任的挡箭牌
唯一不同的是:
犯罪者是在挑战法律
受害者是在挑战人性
4、
女性被性骚扰或者
被性侵的新闻事件
屡见报端
有不少犯罪者
都不约而同地
将自己动机
归结为:
对方穿着暴露
所以见色起意
有的劫匪原本,只打算劫财
禁不住诱惑后,顺手劫了色
当然纯粹有计划有预谋的
普通强奸案不在讨论范围
这一些新闻被披露
社会上往往会出现
水火不容的声音:
第一种:
谁让你那么暴露
苍蝇不叮无缝蛋
第二种:
老娘可以骚
但你不能扰
如果要举行一次
观点站队的活动
两种声音的背后
必定都有人排着
一望无际的长龙
那么究竟
孰是孰非
有这样一个人
过马路的时候
只会看红绿灯
不看来往车辆
那么有天他
走在斑马线
被闯红灯的汽车
撞倒在地的时候
他本人有无责任
法律上
开车的司机会负全责
他没有任何一点责任
在人性的法庭上
他可能无辜但傻
不敢作结论
以免得罪人
以上两种声音的发声者
都不只是过过嘴瘾而已
敢于实行第一种声音的人
就让他去承受法律的光芒
敢于实行第二种声音的人
就让她去承受人性的黑暗
撞到南墙,头破血流
才能撞出,问题答案
5、
⑶
政府的“见可欲”行为:
印度殖民当局
犯了一个错误:
高价悬赏,就是“见欲”
既然见欲,百姓乱来
方法一:
事宜缓,不宜急
悬赏不能出高价
悬赏价绝不能高于
饲养眼镜蛇的成本
否则饲养就会
变得有利可图
方法二:
高价悬赏
亦无不可
但要限期
期限绝对不能长于
眼镜蛇的生长周期
否则饲养就会
变得有利可图
不见可欲
使民不乱
网友评论